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资源的利用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对音乐课的课程性质作了这样的表述: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 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 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美和蕴含于其中的丰富情感, 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 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因此, 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应鲜明地体现和贯穿在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中。突出教材作为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评价音乐美的载体, 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冶其情操, 完善其人格。本文就《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被普遍采用。音乐教学使用多媒体手段更显得得天独厚。因为对音乐的鉴赏首先必然是聆听音乐, 而且音乐教学活动最主要、最本质的方法就是聆听音乐。离开聆听, 无论怎样精彩的叙述和阐释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和表象肤浅, 无法使欣赏者产生情绪的感染和情感的共鸣。音乐艺术不同于绘画、书法、雕塑等静态艺术。静态艺术, 对于一个欣赏主体来说, 通过他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感受以及对作品的认识与理解而产生的关于作品的艺术价值的判断, 固然差别很大, 但各层次的欣赏者都能从作品中得到他内心深处的一种美的愉悦, 也许有些欣赏者说不出到底美在哪里, 但他会产生心灵上的震动乃至震撼。音乐则不同, 要把作品内在的美表现出来让大多数人去感受和体验, 就必须把乐谱演唱或演奏出来, 在作品被表演的过程中去完成欣赏活动。而其表演者的素质、水平及相关的音响设施等对音乐呈现的效果影响非常大, 这必然使欣赏者得到的关于美的体验与感受就有很大不同。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却非常理想地做到了完美呈现音乐艺术效果这一点, 从而使各种不同层次的欣赏者能够从聆听中去感受音乐的美。


  从现在高中生的实际来看, 所掌握的音乐知识非常欠缺, 因为初中音乐课以歌唱为主, 附带一些简单的乐理和鉴赏, 没有经过专门的演唱和演奏训练, 识谱能力都是比较差的, 所以就音乐鉴赏活动的本质而言, 要让学生运用乐谱聆听音乐、演唱或演奏音乐主题, 分析并描述音乐都是很困难的, 因此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十分注重聆听, 让学生在聆听中去想象、联想, 逐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形成关于一部音乐作品的理性认识, 这样才基本上可以说达到了音乐鉴赏的目的。聆听音乐时, 可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 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鼓励学生根据指定专题或自选专题, 主动收集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 以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至于对于一些在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提高对他们的要求, 则另当别论。


  所以, 音乐鉴赏课应当在专门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上,而不要在普通教室或排练室上课。因为多媒体教室有电脑、屏幕、音响设备、电视机等, 音乐教室有必要的教学设备和键盘乐器、部分管弦乐器、民族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常用乐器, 可以按照课程内容提供给学生视觉、听觉甚至演唱、演奏等方面的理想条件, 从而更好地去完成音乐艺术的美育任务。


  二、挖掘当地音乐教育资源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共18个单元: 分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专业创作音乐、亚非拉美民族民间音乐、西方专业创作音乐四个版块。而其中介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第二、第三两个单元, 在实际教学中, 完全可以挖掘当地民歌、民族器乐方面的资源加以补充或完善教学。比如:“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中的“花儿”, 它本是流传在我们宁夏及甘肃、青海的一种山歌, 在当地有许多民间歌手、老艺人都会演唱“花儿”, 当地文艺团体也有一些比较专业的民歌手会演唱“花儿”, 可以请他们在课堂上现场表演, 这种直接融于艺术氛围的感受, 其效果远比单调的说教生动丰富和深刻的多, 而且这样做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同样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为民间器乐作品主要使用民族乐器来演奏, 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认识一些典型的民间乐器, 如: 维吾尔族的手鼓、冬不拉、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六弦琴、朝鲜族的长鼓以及流行于南方的高胡等。对本民族乐器的了解可能问题不大,但对其它民族乐器的了解相对比较少, 可有一点好处是我国的民族分布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彼此在文化方面的相互感染、交流、影响都比较多, 所以在一个民族相对杂居的地区, 本民族学生要了解其他民族的民歌和民间乐器并不十分困难, 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对一些相对比较偏远的少数民族来说, 学生可能对其了解较少, 对其民间音乐可能相对陌生一些, 但这一缺憾我们除了利用教材, 利用一些光碟等音像资料加以补充外, 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网站以及电视栏目等信息渠道加以了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和民间乐器, 所以民族民间音乐极为丰富。这样一个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艺术世界当然也不可能让一个高中学生去真正知道多少。但对一些本民族或其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的民间音乐(如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能够去欣赏、理解, 以加深对某一民族悠久历史及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则是比较现实的。比如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学生, 那种高原纵横、山石峥嵘、一望无垠的黄土地貌的苍凉之感使这里的民歌显得音调高亢、嘹亮, 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这对于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而中原、南方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 各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迥然不同, 因而西北地域的学生就比较陌生。所以, 对于属于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其特点和风格的鉴赏离不开对本地区自然条件、社会变迁、文化交流、民族性格、民俗风情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 这就是当地音乐教育资源给音乐教学活动带来的优势。


  三、充分利用电视节目


  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开辟了“CCTV音乐厅”、“经典”、“风华国乐”等专栏, 又有专门的戏曲频道来介绍我国的国粹“京剧”及一些地方剧种, 这些资源对于学生上好“音乐鉴赏课”具有重要价值。


  “CCTV音乐厅”栏目主要安排一些国内外着名音乐大师的作品, 如贝多芬、巴赫、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德彪西、西贝柳斯、肖邦、冼星海、聂耳、刘天华等人的作品, 大多由国内外着名的乐团演奏。所以无论从作曲、演奏、指挥及音响效果等方面都属世界一流水平, 因而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这种正规的高雅艺术对于作曲家灵魂的再现、社会历史的回溯、生活沧桑的展示、人间丑恶的揭露是非常准确和深刻的。加之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巧及指挥家的激情澎湃, 让我们每位听众的心灵都产生强烈的震撼。更为有利的是名曲演奏的同时, 字幕会打出关于作者介绍、作品分析等相关资料, 它本身无疑就是一堂音乐欣赏课。


  “经典”栏目大多介绍的是国内外的歌剧, 如选自歌剧《图兰朵》中的“ 今夜无人如睡”、《茶花女》中的“ 饮酒歌”、《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等等。栏目还安排了一些着名音乐大师的系列介绍, 如着名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 着名指挥家阿巴多、小泽征尔、卡拉扬、祖宾・梅塔以及我国的汤沐海、李心草、余隆等执棒的世界名曲等等。


  《风华国乐》栏目和学生更为接近, 主要介绍我国的一些传统乐曲及乐器, 曾多次播出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如《春江花月夜》、《广陵散》、《十面埋伏》等。还有一些着名的民乐演奏家及乐曲, 如古筝演奏家王中山、琵琶演奏家刘德海、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宋飞、姜克美及笛子演奏家唐俊乔等。


  另外还介绍一些民族乐器, 如巴乌、埙、葫芦丝等等, 非常适合第三单元―――民族器乐的教学。另外如《民歌・中国》介绍全国各地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内容丰富, 特色性强, 富于感染力。


  挖掘音乐教学资源, 在把握总的教学目标以及美育功能的前提下, 更加灵活地取舍教材, 不囿于教材, 在教材处理上要敢于做文章, 这样, 才能更好地去完成教学任务, 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以人为本,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宗旨。


  作者: 西吉县回民中学 冯育红




上一篇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