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编者:这是洪啸音乐教育论坛中wenjun老师(洪啸音乐教育论坛中的网名wenjun)发布的一个优秀音乐教学案例,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音乐教学叙事文章。wenjun老师这样的责任心、这样敏锐的观察力和即兴教学能力以及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令人钦佩!谢谢wenjun老师给音乐教师朋友提供了一篇非常好的经验之作!--赵洪啸
文:wenjun
曾经有一首歌叫《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没想到当了近二十年专职音乐教师的我,不经意间,却被教材撞了一下腰,且获益非浅。<?XML:NAMESPACE PREFIX = O />
-------题记
那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我教学的对象是二年级小朋友,教学内容之一是学唱并表演《大树妈妈》(人民音乐出版社)。尽管这套新教材我已于一年前用过,但为了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临上课前,我还是很认真的看了一遍备课方案,并欣赏了一遍歌曲录音,这一听可把我听傻了,去年教学时,由于没有音响资料,我很自然的按照课本中编印的先唱完第二页的2句歌词,再唱第三页上的2句,而这次磁带上听到的却是照第二页上一句再第三页上一句这样横的顺序演唱的(教材编印的方法是第二页上2句,第三页上2句,并把每页上的2句分别用弧线圈起来指向一组图案)当时我第一反映就是糟了!我误人子弟了。但是,当我听完录音后却觉得它的演唱还不如我的处理,又听了一遍,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从教二十年来,从未对教材歌曲的创作产生过怀疑的我,不得不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首歌曲。我反问自己,当初我看到这首歌曲时,我为什么会选择竖着唱呢?答案很快就有了,那是教材编排强烈的视觉效果的影响、诱导和习惯势力的驱使。那么我这样竖着唱有没有道理呢?我又视唱了一遍歌曲,发现歌词横着唱和竖着唱都可以,语意都通;从旋律进行来分析,这两种演唱它的旋律进行也都是可以的……
这正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好时机!此刻,我已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我来到音乐教室作准备,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和我的学生们又开始了愉快的四十分钟。当我完成基础训练,导入《大树妈妈》一歌时,我故意让孩子们先集体朗读歌词,我想看看孩子们的第一反映,果然不出所料,他们非常“顺理成章”地按竖的编印顺序朗读,于是,在学生基本能唱歌曲的时候,我请学生欣赏歌曲录音。下面是我的教学片段实录:
师:小朋友,下面我们听听磁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演唱这首歌曲的,好吗?
生:好。
师放录音,生欣赏
听了一半, 就有小朋友开始窃窃私语,并有几只小手大胆的举了起来,更有大胆的开始嚷嚷:他们唱的跟我们不一样。
师笑眯眯的看着他们,等欣赏结束,师问:你觉得谁的演唱更好听,为什么?
周成同学:是我们的好听,他们这样唱转换太快,不好。
高欣同学:我们演唱的比较通顺,先“托”再“摇”,所以小鸟就睡着了。
张福临同学:我们演唱时很押韵,字对称,先“多”再“少”
陈诺同学:先“对着唱”,然后风雨来了,再把“雨伞”撑开,从前到后有一种规律的再唱。
师:有没有反对的同学呢?
桑小园同学:课本是大人编出来给我们小孩学习的,他们不会错。
张福临同学:万一它是假冒的,我们也要学习吗?
很多同学:不会假冒的,假冒的不会登在书本上。
师:那么你们觉得他们的演唱有没有一点道理?
余紫依同学:歌词是按我们演唱的好听,旋律是按他们演唱的好听,他们的演唱有高低变化很明显,好听。
……
师:好,那就在老师的伴奏下,按你们喜欢的顺序演唱吧!
尽管这一片段的教学,前后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我知道,这次事件,对于我以及我的正在成长的孩子们,都将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转折点:
一、从教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树立新的教材观
面对新课程,我们只有从教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这个教例使我真正从教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由教材的奴隶变成教材的主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我明确自己既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促进者、发展着、创造者,也将改变我的孩子们对教材、教师的盲目崇拜和迷信。
二、从教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新的课程意识
通过这次事件,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课堂教学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这一深刻含义。让我充分利用了“新课程为教师留下的发挥无限智慧和无穷创造力的空间”,从教案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解放手脚,变按“程序”上课为“随机调控”,真正实行开放式教学。这一节课,使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在实践中为学生发展个性创造出充分的空间,树立新的学生观
“你觉得谁的唱法更好听?”我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让孩子们自己感受、讨论,进行非指导性学习,就是为了尊重学生欣赏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独特见解,尊重学生多样的演唱趣味。这种探究性活动,就是为了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使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感悟,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探究性活动的特点和音乐课程的性质。
上一篇: 音乐课堂上的“闲扯”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