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合唱是集体的歌唱活动个人的演唱必须服从整体的要求,如果各行其是,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只能是一种杂乱的音响,无法取得协调的效果,那就谈不上艺术表现了。只有在各种技术因素都达到高度统一,才可能使合唱队灵巧而有表现力,演出才能有魅力、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因此合唱的统一要求决定了合唱队的水平。
一、姿势 这决不仅仅是一个整齐美观的问题。统一姿势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合唱队员身体器官的状态一致,使发出声音的“乐器”处在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之中,这是做到其他统一要求的基础。而且,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减少疲劳,提高排练效率。 正确的排练姿势应上身正直,不靠椅背,不搁二郎腿,双脚平放地面,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两肋扩张,小腹微收而下沉,垂肩且微微向前,双眼平视前方,脸面微仰,提眉,下巴稍收而放松,脸部安详而自然微笑,头部适当后移,使咽腔置于声门上方,臀部最好只坐三分之一橱面,或者双手互握置于前排椅子背上,有一种“随时可以离椅起立”的准备状态,如果站立训练,则上身要求与坐姿相同,双脚略分开小半步,重心一虚一实,脚跟虚而脚尖实。这些要领并不是使人拘束如坐针毡,而是在一种必要的工作状况之中保持放松。事实上,稍经训练都是可以做得到的。
二、呼吸 是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吐宇等的基础,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也就没有好的歌唱。
1.日常身心平静时的呼吸是无意识而较浅的,激烈运动或者情绪紧张时呼吸会自然加深。歌喉时属于较探的呼吸,是有意识、有控制的,而且更深沉,腹部的活动更积极。但这并不是说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呼吸上面,而是体会这种正确的活动状态,以适应演唱的需要。
2.歌唱时的呼吸是口鼻同时进行的。口腔内部打开.软颚提起,面部提眉,两肋及腹部扩张,根自然就完成吸气过程了。区别于其他呼吸活动的是要把这种状态维持住,用以准备发声,并且支持整个歌唱过程。脑子里想着这种“吸”的状态.结合感情进行歌唱,就能产生富于感染力的纯净而嘹亮的歌声,这种感觉始终不能松懈而要贯穿始终,演唱进行中的呼吸千万不能放松这种状态。
3.吸气的深浅按歌唱的需要,切忌太深,那会影响发声的灵活性,使呼吸器官僵硬,音也无法唱准。一段快速而短的乐句吸气更少,慢速乐句稍深些,以自然舒畅而又能很好完成演唱为宜.如果感到气息不够或者憋闷,都应作相应调整。
4. 整个合唱队的呼吸和分句都要统一,特殊的高音,延长音或破句的呼吸尤其要由指挥指示并经过练习。有一种特殊的合作技巧,训练有素的合唱队才能掌握好,就是循环呼吸――简单地说,就是合唱队员轮流换气,使合唱音响不间断,没有句逗间隙,刻画一种连绵高远无垠的意境。例如《过雪山草地》的合唱部分就可以采用“循环呼吸”技巧。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求队员们具备破句呼吸的能力,可以在任何瞬间退出演唱,又可以不动声色地悄悄介入。关键是把歌唱的生理和精神状态保持住,共鸣位置不动,呼吸时不闭口。还要努力倾听邻近同伴的演唱,别人正在换气时自己不能同时呼吸,待别人完成呼吸重新加入演唱时,顺着集体的音响动势不露痕迹地收住声音,两肋微张,腹部扩张,吸气后再同样加入演唱.对于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员,这是一个时间极短的过程。使用这个方法,合唱队的一个声音可以天限制地延长,这是独唱演员无法做到的,为了突出循环呼吸的艺术效果,指挥往往要求队员们在通常句逗之处不要换气,使句子之间的进行动态更加天衣无缝。
三、音量 很多作品都要通过小而弱的音量来表现内容,造成力度的对比音量大的歌手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歌声,以免破坏整个声响效果。弱声时要求更集中、更有力、更有紧张度。因此,队员应该掌握半声、轻声、抑制声的唱法;学会随时调整力度,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使演唱符合整个色调的变化要求。
四、音色 通过对共鸣的泛音的调节,使音色有灵敏而多样的变化能力,或浓或淡,或明或暗,能高亢激越,能深沉委婉,有极大的适应性,能根据音乐内容而作出变化,这些变化又统一在色调处理之中。
五、发声 歌唱的声音有音质、音高和音量的要求,还有色调处理的起伏变化,要调动所有与发声有关的器官参加工作,而且正确灵活地配合动作,才能实现演唱的发声。
1.起声――有“激起”和“舒起”两种,唱歌时主要用“激起”,这种发声需要声带靠拢,意识中想好了音色,音高和音量的要求、把韵母和共鸣器官的位置都准备好,用符合情绪要求的恰如其分的气流突然冲击声带,使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 起声要求音头准确、整齐而有弹性,干净清脆,不能带有“舒起”所特有的沙哑声,防止臃肿无力的起声。半声、轻声和抑制声都属于弱的音响,但是方法和效果是不同的。半声指演唱时较少使用本嗓,通过饱满而有弹性的气息支持,均匀节制而富于流动感地控制声音。这种音色的穿透力很强,凝聚并有良好的共鸣,使较远距离的观众也能清晰地听到柔美的倾诉,常常刻划诗意、神秘、梦幻的意境;轻声指使用正常唱法减少音量的技巧,属于色调处理中的力度对比,优美而含蓄;抑制声更侧重于表情意义,用有力的气息支持着短个唱词的始终,与半声唱法相比较,显得多用本嗓而不过于强调共鸣,往往表现悲伤、愤怒、痛苦这类情感。成熟的合唱队能默契地运用这些技巧,并且与咬字吐字等其他技术结合起来,完美地表现音乐内容。
2.共鸣――歌唱的时候,人体的喉腔、咽腔、鼻控、口腔、胸腔、头腔(包括前额和两颧)都起着共鸣作用,由声带产生的基音p通过这些共鸣可以增大音量,改变音色,使演唱不太费力而达到很好的效果。其中喉腔、咽腔和口腔都是可以灵活调节约。头和身体的姿势也影响着共鸣。通过训练,合唱队员可以随着不同的音量、音色要求,随时把共鸣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是一门相当复杂的艺术,很多声乐艺术家毕生探索声乐的奥秘。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合唱队员都是歌唱家,但是一些基本知识还是应该掌握的。指挥在排练合唱时应该结合一些基本技术要素来使其统一,以取得良好的合唱共鸣。
六、波动 是合唱的忌讳,尽可能不要使用,因为波动的幅度大小或波动太快都会破坏合唱的音响。 音准、节奏的统一要求毋须专述了。 总之,合唱的统一要求是为了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做到了这些就可达到强而不炸,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统一得越好,合唱队的演唱水平就越高。
七、“轻、柔、美、高”原则 上述的合唱统一要求都是具体的,最终还要汇总到艺术体验上来,我们投身到合唱活动之中应持一种最兴奋、最积极、最崇高的精神状态,全神贯注、排除杂念,整个身心都化入音乐表现之中,这就是演唱时的审美艺术体验。人们得以在其中陶冶情操‘铸造高尚的灵魂和锤炼健全的人格。 西方音乐史受东西罗马文化、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影响,孕育出多种合唱风格,但一般都主张发挥各声部音色、音区上的特长,以丰富合唱的表现力。近年来情况变化了,总的倾向是“轻、柔、美、高”,即音量轻,音响柔和,音色美,共鸣位置高。采用积极的轻声作为基本力度,在表现需要时才偶用强声。用抒情性女高音的音色感觉作为统一的基础,其他声部与之靠拢,在取得共性的前提下发挥各声部的表现特长。这新的趋势使合唱音色亲切热情,声部之间融合,容易取得音准协和,高位置共鸣使低声部不再笨拙,整个合唱节奏鲜明、灵巧而富于变化,从而扩大了刻划音乐形象的能力,更便于深刻细腻地抒发感情。这体现了现代人审美标准的变化我们应该掌握这个动向,使合唱艺术更加科学化。
上一篇: “色、香、味”俱全的歌唱教学 ――儿童声乐训练之我见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