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文学素养探讨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艺术启蒙网

摘要: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背景下,积极尝试和探索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语文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文学素质提高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学基本功底,综合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高超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学素养;文学基础;综合知识;审美鉴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是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共同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提高是语文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在当前新课改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是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具备的素养就是文学素养。说到文学素养方面,首先要界定文学是什么,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都曾经把一切用文字创作的书籍和文献统一称作是文学。进入现代社会,“文学则专指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再说素养,素养是指平素的修养,通俗的来说就是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也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和能力,在思想、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文学素养是指通过训练和实践,在语言文字艺术上所达到的水平。深刻认识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是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的前提。

一、扎实的文学功底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底除了系统地学习语言、文学、文字等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必备的文学理论知识,平时在生活中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文学常识是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必备的基础。如果把一名教师的成长比作是一栋正在修建的高楼,那么文学功底就是这栋高楼的地基,地基的扎实程度决定了这栋楼的高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简单地说就是要对文学作品的特点、文学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等知识有深刻的认知,并学会去赏析别人的作品,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对比,分析别人在遣词造句、寄托意境、感情流露等方面的技巧。教师除了要对课本中的知识熟稔于心外,还要广泛涉猎中外相关知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带动浓厚的学习氛围,对于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帮助他们解决困惑也大有裨益。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时刻多读多听多看,大量吸收和储存,善于积累、活学活用。专业基础知识要稳扎稳打,把自己积累成那“一桶水”。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大量的学习和领悟慢慢积累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那么对文章的独到分析和解读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不仅能灵活运用,又能适当地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白,就能促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带动学生去阅读和理解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在这样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逐渐滋生出灵感,然后产生创作的冲动,反复推敲和琢磨,作品自然会荡涤人的心灵。作为语文教师要用更多的时间为教学任务备好课,注重从各个方面提取整理材料,带给学生更多的引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熏陶他们的思想品德,一步步培养他们扎实的文学基本功底。

二、综合知识能力

语文教师还需要具备的就是掌握综合知识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具体实践中,我们常说“知人论世”,想要了解一篇文学作品的创作环境,也要深入分析文本,尝试去了解作者的经历,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等。我们面对的这些作者,往往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活经历,面对生命有着深邃的思考,有着对生活非同一般的情感体验。所以,不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社会常识、文史哲学知识,缺少经历和体验是不能做到“感同身受”的,也就很难全面立体地了解作者的思想。人们常说语文教师是“杂家”,语文学科固有的综合性特点要求语文教师不单单掌握语文知识,也应汲取其他学科知识,将它们融会贯通。只有语文教师全面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旁征博引、游刃有余,语文课堂才能彰显本该有的活力,吸引住学生,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生活当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层出不穷的社会现象,语文教师在能够熟练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培养阅读的好习惯,在浩瀚的文史长河中通古晓今,对各类社会现象广泛关注,适当了解并给出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独到的看法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对于一些社会资讯、专业信息,进行捕捉和整理,再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将这些信息串联起来应用于课堂,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语文教师对丰富的课外知识了解得越多,对课内文本的解读教学能力就越深厚,驾驭课堂的能力就越强,才能在语文课堂上做到真正的“气定神闲”,带领学生“穿梭古今,遨游中外”,不仅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个人魅力。

三、审美鉴赏能力

教师欣赏文学形象、领略语言魅力、掌握艺术技巧、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赏析。发挥好审美鉴赏能力,可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形成,也能相应地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一件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融入了很多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诸如与历史、地理、人文、音乐等。语文课堂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任,需要教师要对文学作品在鉴赏基础上进行作品精细解读,以专业眼光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当今时代,语文教学内容的变化需要语文教师具备更高的审美鉴赏能力,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别具匠心,发挥引领和榜样的作用。审美鉴赏能力由准确的判断力、丰富的情感和审丑能力组成。美是连接情感的纽带,审美鉴赏力不是天生具备的,它是人们在美学思想指导下,在鉴别、欣赏的基础上对美做出阐述的能力,首先有美,然后才有鉴赏美的能力。赞可夫说:“审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优秀的审美情感,才能更好地发掘出作品中美的形象,受到美的感染。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倾向往往与创作者有关,在课堂教学前,语文老师应该反复揣摩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审美意识,发现其中蕴含的美,然后根据作者的审美倾向,发现作品中美的感情,再将这种审美鉴赏过程带到课堂,引导学生完成一次美的启发。

四、文学创作能力

较高的文学创作能力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能读能写是语文的一个大标签,语文教师自身也要善于创作,勤于动笔、练笔,寻找途径丰富自我,实现自我发展。比如记录生活中的故事,从随笔、日记的记录到散文、诗歌、小说的创作,再到教育论文专著的撰写,从琐碎到系统,从生活工作中汲取材料,这些都是对教师创作能力的锻炼。相应的,对于语言专业发展动态,最新文学现象的表现和影响都要时刻地关注和研究,特别是对文学创作的新情况也要时时更新,跟紧时代步伐,了解时代讯息,这是自身知识系统不断更新积累的过程,也容易与学生产生互动共鸣。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为学生传授学业、释疑解难,通过传授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可以不断激励他们主动思考,培养和提升学生创作的能力。反之,在一切以成绩论“英雄”,以分数比高低的前提下,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而现在一些学生比较迷恋的网络文学作家和作品,如果教师对此一概不知,把“老一套”硬塞给他们,搞“一刀切”,不但会失去共同话题,与学生之间产生“鸿沟”,而且也会降低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师生之间的课堂学习和交流互动起到阻碍作用,直接影响课堂授课效果。面对学生平时日常写作训练,如果老师能时常做到“下水”,教师亲自动笔去创作,和学生站在同一角度上思考,就能体会写作的个中滋味,才能了解具体写作过程中的重难点;设身处地思考学生写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提供更具体有效的指导建议。教师也可以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分享给学生,拓展学生的思路,为他们树立一个善于思考勤于动笔的好榜样,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社会形势对语文教师有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单单上好一堂课,教好一门知识这么单一的要求,更应该追求自我的不断发展、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立足于课堂教学,孜孜不倦的学习以追求自我充实,跟紧时代步伐,提升自己文学素养,这样才能把语文课上“活”,上“宽”,彰显语文的迷人魅力。

 

参考文献:

[1]田本娜.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06(2):10-13.

[2]陈六梅.论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J].成功(教育),2011(16):198.

[3]邹静之.女儿的作业[J].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04(3):10-11.

作者:杨爽 单位: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




上一篇文学教育应着眼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

下一篇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