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路径摭谈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艺术启蒙网

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文学素养?相应地,还要明确何谓“素养”?

如今,“素养”一词可谓铺天盖地,翻看各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可以看到“素养”一词的无处不在,如“人文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技术素养”“语文素养”“数学素养”“艺术素养”“美术素养”“音乐素养”等等,但对“素养”的确切内涵的界定又见仁见智。

依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素养”,就是平日的修养。因此,本文所指的文学素养,是指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具有的感知、体验、领悟、鉴赏乃至创作的能力;以及应该具备的审美、探究能力;批判性的阅读能力;写作的个性化表达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学知识储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体。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从上面对文学素养的概念界定中可以知道,学生如果具备了比较全面、厚实的文学素养,就能够使学生在阅读、写作、人文、德育、美育、智育等多方面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所说,二十一世纪,呼唤新的人才观,新型的人才培养里面应包含着人才的文学素养。而从人才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讲,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有利于终生发展,文学素养是中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人的各种素质而言,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跟真善美相联系的是什么呢?是文学素养,它是人的人文素养的核心部分。

但是,长期以来,因为强调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排除文学,结果上成枯燥乏味、形式单调的语言训练课。

众所周知,语文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而是要培养具有我们民族的行为方式和思想精神的人。所以世界上各国的母语教育都在加强文学教育,这是个大趋势。我们的语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基本路径

一般来说,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必然和文学作品、文本、思维、训练等联系在一起。因为,文学素养可以通过感受文学形象、文学语言入手,经过学生自己的感受和品味,从而领悟到文学形象的内涵。所以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的灵感非常活跃,心灵的空间非常开阔,创造性的潜能最能得到激发,文学素养自然而然地就能够得以潜滋暗长。

1. 吸纳课本中既有文学因子的精华,培养文学素养。包括选入课本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借鉴、品读、咀嚼、玩味、赏析、仿作等。

读文学作品,第一步应该从品味语言人手,但绝不是先前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地去肢解文本,而应该品味语言,是使文学语言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形象,由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来达成。

比如,在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时,通过反复阅读文本,从理解文章的标题着手,一步一步深入地把握“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所在,学习、领会文中多处极富文学色彩的景物描写的用意、价值,对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作简要的评析等。

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浸淫文本,尤其是作者描写荷塘那无与伦比的月色之美的文字,通感的句子的妙处,引用《采莲子》诗句的用意,文章的基调与作者当时的处境的关系,领略作者随地点转移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之后,可回顾自己类似的经历、场景,模仿该文的写法,再现自己当时的所见、所思、所感,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与重建。

在学了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后,谈一谈平实的语言也有撼人心魄的力量,母亲的教育对“我”的成人成才的巨大帮助和直接作用。

还有文学教育性很高的《再别康桥》《祖国啊,我亲爱的中国》《雨巷》《秋水》《百合花开》《致大海》《沁园春·长沙》《伟大的悲剧》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学的营养,人文内涵,包含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价值取向,都要仔细品读,读出自己,读出思想,读出智慧,读出风采,读出素养。

2.从整体上解读文本,培养文学素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一定要注意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心中装着整体阅读感知的原则。因为,整体感知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如有位老师教《木兰诗》这一课,对于学生对“从军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质疑问题,就必须从文章意欲表现的主题来解释,而不应当拘泥于细枝末节来解读;同样地,对《愚公移山》《项链》等课文的教学也都应当如此,从而体悟所学文本的文学特色。

3.个性化的解读,培养文学素养。包括作品的人物形象,结构特点,主题表达,道德情感,历史背景,思想境界,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也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己对文本的阅读,能够作到:尽情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想,张扬自己的个性,勇于向权威挑战,不人云亦云,不拘泥于教参或已成定论的说法,而应当允许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见解去判断,用自己的思想去创新,用自己的心声来表达,发出自己有创建性的、个性化的解读的声音,只有这样,把文本内化为学生的营养、血肉后,包括文学素养在内的其他能力才能得到逐渐的培养和提高,才能从狭隘的线性思维变为高级思维,走向深度学习。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就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形象人手,特别根据词句去想象画面,他把“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布谷、燕子、蜜蜂/杏花、梨花、桃花”这些意象,让学生去发挥想像,把它们通过学生的理解,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作到了“如诗如画”,“文、画统一”,学生综合的文学素养得到了培养。

在教学《陌上桑》时,一般的解读是,秦罗敷是勤劳人民的代表,她以自己的勇敢、智慧最终战胜了“流氓”“无赖”的统治阶级的代表——太守。但杨同学却有自己的疑问: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弱女子,遭受了苛捐杂税,怎么可能有那样考究的穿戴呢?这是对作品“文学性”与“真实性”的叩问。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当时谁也说服不了谁,老师也一时难做决断,就请学生通过上网、查找书籍资料,以翔实的依据来令人信服。之后,有几个同学得到了这样的共识:秦罗敷作为作者的“代言人”,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文学艺术“修饰”,是可以理解的,没有必要去作太多的深究;同时,在汉代,秦罗敷并不是一个女子的“专名”,而是一个符号性的“共名”,这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张同学把他摘抄的、方智范教授对该问题的相关问题的阐述“得意”地宣读着:《汉书·昌邑王传》:“严延年……女罗紨,前为故王妻。”学者周寿昌在《汉书注校补》中说:“罗紨,即罗敷,古美人名,故汉女子多取为名。”可见,罗敷在汉代是普通百姓通过口耳相传,用民间歌谣的形式,共同塑造出来的一个理想中的美女形象,在今天,也可以叫她做“大众情人”吧。高中语文所选的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这里的罗敷便是一例。

听罢张同学的“宏论”,大家都“臣服”不已,以为妙绝。

这其实就是瑞吉欧观点和思想的体现与实践,瑞吉欧认为:孩子是有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有一百只手,有一百个念头,有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一百种快乐,去歌唱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经过这样的讨论、生成的课堂教学资源,学生们拥有的是“捕鱼”的方法,而非得到现成的“鱼”,在今后阅读中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把握和理解,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同学们经过以上文学素养的“铺垫”“蓄势”,初步具有了对各种文本个性化、文学性的解读能力。对《荷花淀》中水生与水生嫂最为动情、最为柔情而又深明大义的对话,对夫妻双方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境界敬佩的同时,领略了一代文学大家孙犁那力透纸背的写作工力,他为读者奉献的典范作品,其中的人物描写的文学手法,是值得我们学生好好学习、品读、吸收的。

学习海子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学生们被文本极富浓郁人生哲理的文学气息氤氲着;《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为读者描绘了多种丰富的意象,使人感到诗人文学创作的神奇,等等。

姚斯说:“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这是对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又一有力阐释。

4.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培养文学素养。这是冰心老人对人们学习的忠告,我想,它也同样适合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和修炼。主要要作到: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泰戈尔、普希金、曹雪芹、钱钟书等文学大家的典范之作;多读当代出版的精品杂志、报刊,比如《读者》《散文》《青年文摘》《书城》《人民文学》《收获》《文学报》《中国文化报》等。

我们知道,陆游是著名的爱国大诗人,他儿子想学诗,他就教导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实际上,陆游想要对儿子说的是,只要诗书读得多了,有了丰厚的文学积累,就不愁写不出好的文学作品来,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5.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较好的文学素养,能够对所教授的名家名篇作高屋建瓴、居高临下、游刃有余的解读指导,才能使学生获得文学乳汁的滋养。比如对《楚辞》《诗经》《哈姆雷特》《百年孤独》《老人与海》《飞鸟集》《红楼梦》《围城》……等文学经典的教学,没有很高的文学阅读、鉴赏的驾驭功力是不可想象的。

6.“动起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主要包括,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知名专家、学者的文学讲座;勤动手,多练笔,不失时机地参加文学类的征文大赛,以此来检阅、培养、激发学生的文学才能、实力和兴趣;向文学报刊投稿;通过不同途径,拜名家为师,求得切实的帮助,等等。

当然,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广大同仁不断地去实践与探索。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如何提升文学上的素养?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