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冲刺点拨检测试题(附答案)3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考前劲练

  1.【冲刺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开:

  ②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去:

  (2)将下列各句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4分)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①浮光耀金,静影沉璧。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4)下面一则材料所体现的孟子的民本观点,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有怎样的相同和不同?

  [材料]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5)拓展链接

  水调歌头

  [宋]林正大

  欲状巴陵胜,千古岳之阳。洞庭在目,远衔山色俯长江。浩浩汤汤无涯际,爽气北通巫峡,南去极潇湘。迁人与骚客,览物兴尤长。

  锦鳞游,汀兰郁,水鸥翔。波澜万顷,碧色上下一天光。皓月浮金万里,把酒登临对景,喜极自洋洋。忧乐有谁知?宠辱两皆忘。

  ①联系本词内容,解释下列各句中“胜”的含义。

  1)欲状巴陵胜

  2)高处不胜寒

  3)予观夫巴陵胜状

  4)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②从体裁上来看,《岳阳楼记》一文是 ,而这首《水调歌头》则是 。

  ③《岳阳楼记》中与本词中的“迁人与骚客,览物兴尤长”这句相对应的一句是:

  ④请比较“锦鳞游,汀兰郁,水鸥翔”和“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2.【预测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请用“/”为下句做适当的朗读停顿。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蹴尔而与之 蹴: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钟:

  ③贤者能勿丧耳 丧: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为宫室之美

  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非独贤者有是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4)将下面一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5)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来论证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你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义”?

  3.【模拟题】阅读《论语》八则,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学而时习之 ②有朋自远方来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写出两个即可)。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读书,这部伟大的儒学经典蕴含着深奥的道理。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4.【预测题】阅读《爱莲说》,完成文后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用“/”标出下面一句的朗读节奏。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2)《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看法: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

  (4)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5.【冲刺题】阅读《三峡》,完成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间千二百里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而往,暮而归

  C.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D.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

  6.【模拟题】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

  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④大吼乃死。

  明•刘元卿《贤弈编•譬喻录》

  [注]①猱: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余,剩下的。 ④跳踉:腾跃跳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辄使猱爬搔之不休 ②猱则已走避高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3)表现虎深受蒙蔽、认敌为友的典型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4)“虎跳踉大吼乃死”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7.【名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 、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吏、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诸葛亮在安排内政和军事时,推荐郭攸之、向宠等人的理由分别是什么?(用原文章句回答)

  (3)画线句“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什么?举出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上可谓贞良死节之臣的例子。(举课本以外的例子)

  (4)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怎样的用人建议?诸葛亮的用人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8.【热题】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水尤清冽 ②俶尔远逝

  ③悄怆幽邃 ④隶而从者

  (2)在本文第三段中描写的溪身和岸势各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语言概括回答)

  (3)文章前边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是否矛盾?为什么?

  (4)柳宗元贬官永州十年,这一转折却造就了他的文学辉煌成就,也为柳州增光添彩。由此你感悟到了什么?

  9.【冲刺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一]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文二]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 蹴:

  ②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嗜: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根据语段内容填空。

  [文一]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 ;[文二]中“ ”一句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

  10.【冲刺题】阅读下面课外文言短文,完成问题。

  晏子谏景公①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②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刘向《晏子春秋》)

  [注]①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景公:齐国国君。②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受到教诲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晏子入见,立有间

  ②公被狐白之裘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景公或晏子的性格特征。

  11.【名题】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6)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遂至承天寺 ④如积水空明

  (2)概括写出本文“记”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3)翻译语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文章集中写景的句子是哪一句?内容可用那四个字简括之?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6)文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实际不是这样,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12.【预测题】比较阅读苏轼三篇短文,完成(1)—(5)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④,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⑤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殆:大概,恐怕。③磓:通“缒”,用绳子拴住物放下去。④倒行:顺来路往回去。⑤汰:水波。⑥余甘:橄榄的别称。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①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当恁么③时也不妨熟歇④。

  『注释』①纵:放;纵步:放开脚步。②死敌:即“死于敌手”,中间省略介词“于”;后句的“死法”用法同,即“死于法”。 ③恁么:如此,这样。④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苏轼《记游松风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折处辄为潭

  ③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④思欲就林止息

  (2)翻译下列语句。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③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

  (3)[甲]文“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中,“入户”二字生动传神,下列语句与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B.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C.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D.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4)[甲][乙][丙]三文语言练达,层次分明。都是以什么为顺序来记游的?[乙]文主要记游了哪几件事?用简要语言概括出来。

  顺序:

  事件:

  (5)苏轼这三篇文章分别写于被贬黄州、惠州期间,尽管所处时期不同、年龄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是不变的。这贯穿一致的胸怀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用[丙]文中的一句话来作答,并略作阐释。

  ①胸怀:

  ②原因:

  ③阐释:

  13.【热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语。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天下独绝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猿则百叫无绝

  负势竞上 急湍甚箭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不求甚解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文中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 。

  (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感慨,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14.【热题】阅读后完成各题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⑴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③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⑵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古今异义是古文中一种常见现象。下面各句中加点字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分别写出来。

  ①蜀之鄙有二僧 古义: 今义: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古义: 今义:

  ③子何恃而往 古义: 今义:

  ④欲买舟而下 古义: 今义: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体现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3)下面两个“学”字有什么不同?试作一简要比较。

  ①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②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4)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前后语气有什么不同?

  (5)本文借蜀鄙之僧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6)文章中有那些议论性语段?作用分别是什么?

  15.【预测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③岂不诚④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⑤”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⑥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⑦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⑧者,妾妇之道⑨也。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⑩。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滕文公下》)

  [注释]①景春:人名,纵横家,与孟子同时代的人。②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战国时纵横家,著名说客。③张仪:魏国人,秦惠王时任秦相,他主张连横,瓦解六国的合纵,使六国臣服于秦国。④诚:确实的,真正的。⑤熄:同“息”,平息。⑥冠:名词用做动词。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为成年人。⑦女:同“汝”,你。⑧正:原则,准则。⑨妾妇之道:妇人之道,这里是蔑视的说法。⑩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1)翻译画线语句。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儒家经典话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与文中哪句话相近?

  (3)本文反驳的观点是什么?运用什么方法进行反驳的?

  (4)能从学过的课文或平常的阅读中再默写出一句孟子圣言吗?

  16.【名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一]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文二]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文一]中的一个词语分别注释[文二]中加点的字。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怀民亦未寝

  (2)释释加点的词语。

  念无与为乐者 何夜无月

  相与步于中庭 何事长向别时圆

  (3)文中表现作者复杂感情的语句是: ;词中表达诗人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句子是: 。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的“寻”字和“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各好在哪里?试赏析。

  ①寻:

  ②弄:

  (5)苏轼擅长借月抒怀。[文一]与[文二]同是写月,但在表现内容和艺术特色上各有什么不同?试分说。

  ①[文一]:

  ②[文二]:

  [考前劲练]答案

  1.(1)①放晴 ②[答案]离开

  (2)①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②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①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 ②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兼有,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4)相同: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具有一致性,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 不同:范仲淹对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加以发展,民本观点更加突出,强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比孟子同甘共苦民本观点更进了一步。

  (5)① 1)胜景,美好的景色 2)忍受,能承受 3)优美,美好 4)尽 ②散文(记);词 ③迁客骚人,多会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④“锦鳞游,汀兰郁,水鸥翔”采用了概括叙述的方式,生动简洁地写出了洞庭湖上的景物;“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则使用了描写的方式,描摹了一幅湖上的春色图,读之如美景就在眼前。

  2.(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2)①用脚践踏 ②古代的一种量器 ③丢掉、遗失 ④天性、天良

  (3)C (4)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5)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性”丧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3.(1)①温习,实践; ②志同道合的人; ③疑惑; ④以之为乐

  (2)①“说”通“悦”,愉快;②“女”通“汝”,你;“罔”通“惘”,迷惑

  (3)①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么? ②见到贤人就想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

  (4)示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谈的是学习态度,对我们的学习指导作用非常大。在学习中,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切莫不懂装懂。只有做到谦虚谨慎、诚实好学,才能有所进步。

  4.(1)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2)富贵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 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逐名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

  (3)爱慕富贵的人多,作者的知己少。 讽刺了追逐名利的世态。

  (4)BC DE A

  5.(1)①阳光 ②飞奔的马 (2)B

  (3)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句中“襄”沿“溯”等词语必须正确翻译。)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1)①就;②逃跑。 (2)我难得获得这荤腥,不敢私自吃,特地献给您吃。

  (3)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 (4)爱听恭维话,错把坏人当好人,认敌为友,就会自食恶果。

  7.(1)①希望陛下您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那么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②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3)坚贞可靠,以死报国;示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报效祖国。(举其他符合要求的中国的人物都可。)

  (4)亲贤臣,远小人;对当时加强内政建设、实行清明政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亲贤臣,远小人”用人原则对今天仍然有积极指导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8.(1)①格外 ②忽然 ③忧伤的样子 ④跟随

  (2)溪身的特点:曲折蜿蜒时隐时现。岸势的特点:参差不齐凸凹不平。

  (3)不矛盾。柳宗元改革失败心生郁闷,所以凄苦是他文章的主调,寄情山水时的放松愉悦是暂时的。被贬的身世和忧伤的感情,一经自然景物触发就会复活和流露。所以不矛盾。

  (4)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上天把窗户关上就会为你打开一扇大门,要乐观从容面对人生。(类似说法即可,写成几句话)

  9.(1)①用脚踢 ②特别喜欢(很爱好) (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而接受了它。

  (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10.(1)①晋见或拜见 ②通“披”,披着

  (2)奇怪啊!雨雪下了三天(或几天),天气却不寒冷。

  (3)景公: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晏子:体恤民情(关心百姓),善于进谏。(任选一人作答。)

  11.(1)①高兴的样子 ②考虑,想到 ③于是,就 ④清明澄澈

  (2)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承天寺;“我”、张怀民;夜游承天寺

  (3)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竹影

  (5)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6)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12.(1)①只是 ②就 ③曾经 ④靠近

  (2)①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②水边的山石上有几十处巨人的脚印,这便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③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想怎样才能到得了?

  (3)A (4)作者的游踪;浴温泉、赏悬瀑、看佛迹、观山火、月下击水。

  (5)①旷达乐观,随缘自适; ②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③“熟歇”既是旅途意义上的休息, 也暗指仕途之休歇,作者心底早已顿悟人生,心灵获得解脱,摆脱了官场名利等世俗的束缚,心生旷达。

  13.(1)用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来” 地方 独一无二的 停止 凭依 背 超过、厉害 非常

  (2)烟雾都消散尽了,天和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和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或淡泊名利)

  14.(1)① 边境 品质恶劣或轻蔑 ②告诉 话或语言 ③敬称,相当于“您” 儿子 ④顺江而下表示方位

  (2)①我想去南海,怎么样?②富和尚不能到贫穷的和尚却到了。

  (3)① 名词,学问;②动词,学习。

  (4)疑问 鄙视、嘲笑

  (5)开放性试题,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用文中语句回答。从立志、学习等方面谈都可以。示例:学之,则难者亦易乎,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6)第1自然段、第4自然段运用议论,分别通过对比,提出中心论点和总结中心论点,深化中心

  15.(1)则应该住在“仁”这所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礼”这个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在“义”这条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上。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为大丈夫;从反面切入,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进行强有力的反驳。

  (4)示例:①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③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6.(1)①我 ②眠

  (2)①和;一起 ②哪(个);为什么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①“寻”含有“急切地找”的意思,突出了约友赏月的急切心情,衬托了内心的孤寂; ②“弄”是“做出”“弄玩”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5)①既有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心情的流露,也表达了乐观的个性和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其明显特色是想象丰富,在写景抒情的同时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②主要抒发作者赏月的欣喜和被贬的悲凉相互交错的复杂感情。 其艺术特色是:文笔凝练,比喻新奇,写景清丽淡雅。




上一篇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冲刺点拨检测试题(附答案)2

下一篇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冲刺点拨检测试题(附答案)1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