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真题演练
1.(2010,浙江宁波中考)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4)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
2.(2010,重庆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可爱者甚蕃 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
③不蔓不枝 枝
④陶后鲜有闻 鲜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4)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
3.(2010,广东省中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3)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4.(2010,江苏中考)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5)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毕力平险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
杂然相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乐》)
(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5)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
5.(2010,上海中考)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6. (2010,湖北襄樊中考)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1)—(5)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 ) ②欣然规往(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
(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7. (2010,黑龙江哈尔滨中考)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4)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阡陌: ②向: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
① 其中往来种作 ② 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 既出,得其船 ④ 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极狭,才通人。
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4)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8. (2010,北京中考)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3)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③”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今亡亦死 亡:
②宜多应者 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上使外将兵 翻译:
②置人所罾鱼腹中 翻译:
(3)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
9.(2010,吉林省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识(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①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②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④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10.(2010,江苏南京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若云兴霞蔚 ②恒自梢至根
③尤善丹青 ④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②以为求之必得。
(3)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 ”;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
11. (2010,浙江宁波中考)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中.考.资.源.网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3)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逐与之绝。
A.甚意,汝之不惠 B.乃入见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行者休于树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5)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12. (2010,天津中考)阅读文言文,回答(1)~(3)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伯牙善鼓琴 善:
②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13. (2010,广东深圳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2)题。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②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
14.(2010,江苏盐城中考)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5)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ónɡ):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神弗福也 福: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
(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①下 视 其 辙 ②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①[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②[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
(5)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15. (2010,辽宁朝阳中考)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1)—(4)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才美不外见。 见:
②执策而临之。 临:
③愿子还而视之。 子:
④去而顾之。 顾:
(2)翻译选文中划“ ”的句子。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真题演练]答案
1.(1)①“圉”通“御”,抵挡;②入侵。(2)B (3)我知道你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不说。 (4)明白告诉公输盘与楚王,宋国已做好充分准备,使公输盘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
2.(1)①多② 洗涤 ③长枝节 ④很少 (2)①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②(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4)示例l;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3.(1)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4.(1)C (2)D (3)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4)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5)不同一: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不同二:语气不同。两人虽然都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其妻的语气是委婉的,智叟的语气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醒,后者则带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相比,前者是一种担心,后者则是一种嘲讽。
5.(1)北宋 苏轼 (2)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到院子里漫步。 (3)B
6. (1)①交错相通 ②计划 (2)B
(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
(4)进入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
(5)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
7. (1)①阡陌:田间小路 ②向:从前的、旧的 (2)④ (3)①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②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4)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
8. (1)①逃亡(逃走) ②响应 (2)①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②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3)失期,法皆斩。(或: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9.(1)儒 (2)④ (3)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
(4)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答即可。
(5)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6)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
(7)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
后五则选文的大意: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些什么呢?”
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获得知识的人。”
孔子说:“学习起来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东西。”
孔子说:“我是无所不知的吗?不是的!如果一个鄙陋浅薄的人诚恳地向我请教,我就从他所提出的问题的各方面反问到底而详尽地告诉我。”
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自己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啊。”
10.(1)①好像 ②常常 ③擅长 ④流传、传说(,意对即可) (2)A (3)①(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②(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意对即可) (4)画绝 痴绝
11. (1)①D;②A (2)B (3)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4)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12. (1)①擅长 ②好 (2)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意思对即可)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意思对即可)
13. (1)①(我)抬头看它们(或蚊子),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 ②(我)背着箱子,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
(2)第1问示例:“趣”:①把叫声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飞舞的群鹤(或: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把冲烟飞鸣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或: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乐”指读书(或“从师求学”)。
第2问示例:①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发现乐趣。②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③展开联想、想象,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有趣。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⑤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艰苦的生活。
14.(1)①赐福,保佑。②大腿。 (2)①下/视其辙 ②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3)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②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4)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及其未既济
(5)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15. (1)①见,通“现”,表现。 ②临,面对。 ③子,你。 ④顾,回头看。
(2) ①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直译、意译均可。)②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3)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4)联系“伯乐”“马”,“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上一篇: 中考文言文《观沧海》全文详细翻译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