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浅谈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力图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通过听赏,激发学生情趣,活跃课堂气氛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例如:《看龙船》这首歌曲,表现了在我国民间风俗的节日里,人们热烈、紧张赛龙舟的场景。在教学时,我并没有提前向学生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结果,学生被歌曲中那欢快、热烈的情绪深深的打动了,禁不住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也强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学习效果明显的有了提高。

  再如:山东民歌《花蛤蟆》,在教学时,我首先用轻快、诙谐的山东方言给同学们范唱歌曲,同学们在听赏的过程中被山东方言那风趣、幽默的特点和滑稽的旋律所感染,纷纷在下面轻轻的模仿着、视唱着。接下来我便不失时机的带领同学们分析山东民歌的特点以及演唱风格等,同学们积极地发言、大胆地讨论,不到一节课,大家都能够准确、生动地演唱歌曲了。

  所以说,兴趣是能力的幼芽,只有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认知规律,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二、通过听赏,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音乐想象能力

  音乐形象最具有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也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和理解,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在不出示课题的情况下,让学生听赏歌曲的伴奏音乐,这样,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去想象、去发挥,他们可以根据音乐中的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变换、旋律的起伏等,来描绘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效果十分明显。

  例如:我在《小牧笛》这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不知道课题的情况下,听赏歌曲的伴奏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能力,然后老师问道:“你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好像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好像来到了美丽的农村,看到了一片丰收、繁忙的景象……”;还有的说:“我好像看到了一群农村小朋友在河边玩耍、游戏的场面……”。同学们的回答各种各样,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能形象地描述了一个欢快、热闹的场面。这就说明学生已经开始感受音乐,并与音乐产生强烈的共鸣。所以,我认为学生的这种想象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挚的,是心灵与音乐的碰撞迸发出的火花。

  当然,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想象空间,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去想象,是要建立在音乐要素之间的基础上的。音乐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但并不等于所有的音乐都必须描述一个场面或着表现一个场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音乐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想象。

  三、通过听赏,能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歌曲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具有很强的弥漫性,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反复的听赏歌曲,可以增强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知、记忆,近而会唱。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大胆地发言质疑,来表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打下了基础。

  例如,《小小牵牛花》一课,我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体会歌曲的情绪,寻找典型节奏,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并启发学生用动作或者神态表现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经过反复听赏,同学们被歌曲中那欢快的节奏、活泼跳跃的旋律陶醉了,他们边唱边根据音乐的节奏做起了动作,就这样,学生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不但轻轻松松的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充分的理解了歌曲、近乎完美地表现了歌曲。

  再如,《只要妈妈露笑脸》一课,我通过让学生听赏,然后讨论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学生说出的情感体验非常丰富,有的说:歌曲表现了“我”对妈妈的喜爱、对妈妈的感激、对妈妈的思念以及对苦难生活的痛诉;还有的说:歌曲表现了“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等,最后,师生达成共识,落脚到对妈妈和祖国的一片深情,演唱时声音要亲切、自然。所以我认为,通过听赏让学生得来的认知的是深刻的,胜过老师的说教。

  四、通过听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听赏音乐的习惯和科学听赏音乐的方法

  “听”是进入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如何听音乐有个方法问题,教师只有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听赏音乐的习惯和科学的听赏音乐的方法,才能形成欣赏音乐的能力,使音乐伴随他一生。在参与听赏音乐的初级阶段,学生只能对作品感悟到:高兴、欢快、优美、忧伤等情绪,随着参与听赏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为什么”,使学生从感官的欣赏到理性的分析,掌握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如:旋律的起伏与平稳、节奏的紧凑与松弛、不同节拍产生的不同律动、各种调式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以及不同的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等等,正是因为音乐中有了各种不同的音乐要素,才形成了丰富多采的音乐形象。

  例如,《水花花、泥花花》一课,当学生初次听赏歌曲时,同学们感受到了歌曲中那欢快、跳跃的情绪,表现得很兴奋、很激动。这时老师便问道:“为什么歌曲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兴奋、快乐的心情呢?是音乐中的那些要素起的作用?”老师很自然的带领学生进入了理性的分析。通过反复听赏歌曲,使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歌曲中有了稍快的速度、以及跳跃起伏的旋律等音乐要素,才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兴奋、快乐的心情。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过程,符合综合――分析――再综合的教学过程,也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听赏能力提高了,基本上掌握了怎样去听赏音乐以及听赏音乐中的那些要素。

  总之,音乐是听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老师教会学生的只能是音乐中的技能和技巧。所以在歌曲教学中要重视听赏的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去发现音乐的美、去表现音乐的美。




上一篇音乐课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