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作者单位: 宁波市鄞州区李关弟中学
一、主题内涵:<?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新课程倡导:音乐课要以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注重个性发展。那如何处理好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拓展的关系呢?于是我从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结合影视、广告、文学等,鼓励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结合生活实践对音乐进行创造、拓展,这样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二、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长江之歌》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了一首气势宏大,旋律舒展的《长江之歌》。长江,她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儿女,灌溉着良田万倾,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然而,在九八年的夏天,这位母亲河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屋与家畜,无情的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呢?
(同时多媒体播放九八年长江发大水、人民解放军抗洪救灾的画面。)
生甲:(很气愤地说)是人们滥砍乱伐所造成的。
生乙:是人们不爱护环境所造成的。
师:是啊,这其中除了有一部分是自然因素以外,但更多的是人为所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环境,让我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做一则电视公益广告,以保护母亲河为主题,并配以相关的背景音乐。
(学生们不由发出“啊?!”的叹息,似乎束手无策)
生:这怎么编创啊?
(这时教师启示)
师:大家有没有看过电视中关于一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公益广告,就是媳妇在给婆婆洗脚……
(没等老师说完,有许多学生就说)
生:看过看过,后来她儿子也端来水,说,妈妈洗脚。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似乎跃跃欲试)
师:那今天就请你来做一回导演,你来做一则关于“保护母亲河”的公益广告,想想你会拍哪些镜头,用什么音乐作背景,各小组讨论一下。
(同学们七嘴八舌,老师巡视各小组,并提出一些建议)
师:好,下面我们就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创作思路。
生甲:我们的背景音乐是《一条大河》。镜头一:先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在森林下面有一条大河在缓缓地流淌,小鸟在唱歌,小学生在荡双浆。镜头二:穿过时光
的隧道,到了3000年以后,在一片干枯的田地上,一位白胡子老爷爷指着这块田地在跟他重孙子说:孩子,你知道吗,以前啊,这里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镜头三:来一个特写镜头,这时老爷爷眼角流出了一滴浑浊的泪,然后那滴泪逐渐扩大,最后那滴泪化成了一行字:别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教室里掌声雷动)
师:你们的创意相当好,那为什么用《一条大河》做背景呢?
生:(看了看同组同学,停顿了一下)因为那首歌与我们的拍摄比较符合。
(其他学生点头微笑)。
师:确实不错,老师真希望你们组把这个创意能制作出来。其他组呢?
生乙:我们的背景音乐是《好汉歌》。镜头一:两边是茂密的树,河流在欢快的流。镜头二:一天,来了一大帮人,他们背着斧子,拿着锯,开始乱砍乱伐。镜头三:突然,雷声轰鸣,电光闪闪,暴雨倾盆而下,河水泛滥,马上把正在伐树者冲跑了。镜头四:一名伐树者紧紧抱住一棵即将倒下的大树说:我不该拿我的生命做赌注啊!
(学生们不由地笑了起来)
师:同学们的创意相当好,是啊,我们要爱护我们的母亲河,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共同携手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课后请同学们思考:保护环境,我现在能做些什么?
三、案例分析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这说明对音乐的感知莫过于全身心投入其中,因此,必须克服教师霸占课堂的现象,留给学生一些主体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联系社会实际,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并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与成就感。
如在[教学片段]中,学生生活在现实之中,他们每时每刻都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着联系,对他们的教育,并不单单靠从书本上的知识获得。或许,学校经过长年累月所堆积起来的思想的堡垒,禁不起社会或家庭的轻轻一击。所以让学生针对社会中的现象,大胆地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设想,在自己的摸索与创作中,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影视、广告、绘画、文学等其他姐妹艺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拓宽学生的思路。例如在[教学片段]中,在最后,我并不局限与教材,让爱国主义教育只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让学生发挥想象,以音乐为主线,创造出一则教育别人的公益广告,使学生在教育别人的同时,自己的灵魂首先得到了净化;其次,课后让同学们去思考,保护母亲河,保护环境,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不用一次性筷子,回收废电池等,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即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
四、基本策略
1: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
曾听说过这样一句广告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或许压抑了学生许多的创造灵感,他们也只<?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2:适时启发,从实践出发。
我想要让学生进行创造,首先得建立在学生已知或已懂的知识基础上,否则让他们觉得无从下手。如在[教学片段]中让学生进行创编一则关于保护长江、保护母亲河的公益广告时,学生感到束手无策。这时,作为老师,适时从学生感兴趣的并且经常接触的一则广告出发,使学生找到一个切入点,感受到广告的蕴意,这样自己编创时就得心应手。其次,让学生学以致用,所以我在课后安排学生思考并实践,保护母亲河,我现在能做什么?学生说,不乱丢乱仍;不践踏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等等,起到从思想到实践的延伸过程,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3:平等融洽,师生互动。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来教导学生,而在课堂上,建立起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让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中,轻松地接受教学。如果教师能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并扮演一个跟他们平等的角色,这样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可敬可亲。
五、问题争议
1、学习完课本知识,是不是一定要拓展课外知识?
2、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中的困惑是什么?
六、思考题:
1、如何对待课外知识拓展时冷场或乱哄哄的场面
一次,有位老师在上七年级《非洲的灵感》,刚开始从体验鼓的节奏到欣赏非洲的歌舞文化,都相当精彩,最后,老师请同学分组讨论来自编一段非洲舞蹈。等学生讨论完后,老师请同学们上台来表演。
第一组,你推荐我,我推荐你,毫不
第二组,你拉我,我拉你,全上来了,音乐响起,你推我,我推你,乱哄哄,不象跳舞,倒象打架。
……
为什么课堂中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是老师引导有问题?还是老师不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
2、 如何对待课外拓展掩盖了音乐课本知识
有位老师上《春天来了》,一开始,就请学生讲讲,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然后请同学背有关“春天”的诗句,并请个别同学上台画“春天图”,接着匆匆忙忙听了一遍高胡、筝三重奏《春天来了》,老师稍做介绍,最后分成四组,要求学生用动作来表演,第一组同学表演“春眠不觉晓。”第二组表演“处处闻啼鸟”,第三组“夜来风雨声”,第四组“花落知多少”。
……
一节课下来,学生很热闹,但推敲一下,觉得这好象不是在上音乐课,课外知识的拓展离开了音乐本身。你认为这位老师的处理方法是否恰当?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七、阅读材料链接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认为,传统的教育方法实际上是强迫灌输的方法,把现成的知识通过教师的传授一股脑儿全都装进学生的大脑中,由于训练的内容或与学生的经验无关,或为学生的能力所不及,所以“不仅不能促进,反而限制了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的发展”。杜威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民主”的方法。所谓“民主”的方法,即是“科学的方法”,也就是运用智慧进行探究的方法,从而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寻求新的见解。
参考资料:《音乐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出版社
上一篇: 让最美的音乐课―润化每一颗心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