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观念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音乐能培养人的八大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严谨的思维能力、大胆的表现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优秀的记忆能力、良好的协调能力、杰出的组织能力、沉稳的控制能力,由此可见缺少美育的音乐教育是不完全的音乐教育。
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好的音乐教材和音乐作品,为我们进行音乐教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材料”,但它们却不能自动转化为“音乐审美”,或直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依据审美教育原则,通过创造性劳动,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并进而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音乐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教学生唱会几支歌吗?是给学生以简单的识谱以及简单的“乐理”吗?是教会学生能在某件乐器上得到一些初级练习技能吗?音乐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让学生,使学生喜欢音乐;音乐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音乐教师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都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选材。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音乐教育如何贯彻“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美育人,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唱游学习中感受美,以美塑形

泰戈尔说:韵律起着河岸的作用,赋予诗以形式美和特征。其实,何止是文学,其它姊妹艺术的美又有哪一种能够摆脱节奏和韵律的约束呢?每当学生感受到律动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其自身的动作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的美感,给人带来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锵,让你获得美的享受。

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学生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如小学低年级集体舞《星光恰恰恰》和集体舞《挤奶舞》。前者音乐旋律抑扬顿挫,有连有断,把小星星的“调皮”(闪烁)和夜晚的宁静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后者音乐旋律朗朗上口,节奏活泼、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轻快、情绪欢愉,把挤奶的欢快心情和热烈的劳动场面呈现出来。通过上述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律动作品与相应的形体动作组合的教学,无疑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进而在唱游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高尚品格,启发创新思维,拉近教师与学生,书本与实践的距离,从唱游学习活动中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以美塑形。  

二、歌曲学习中认识美、以美悦情  

俄国大文豪契可夫说:“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象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学习表演唱歌曲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学习者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其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他们的心脾。

如小学高年级表演唱《我是中国人》,学生能骄傲自豪的表演唱,并通过学习本曲,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联想到中国民族辉煌的五千年文明史,在大灾大难面前互帮互助得中国人,在取得举世瞩目、骄人成绩面前不骄不躁的中国人,屹立不倒的中国正是因为有了我们这些中国人才会更加团结、更加前进。通过歌曲的教唱,谁不受到感染,他们唱着,爱国之情由然而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道德情操随之升华。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因此不难看出,音乐与文学艺术的整合在这里发挥到了及至。丰富的歌词和优美激进的歌曲旋律大量蕴藏着美。然而,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辨别美、感知美、认识美、发现美、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以美扬善的氛围,启迪领悟学会做人的真谛。

三、乐曲欣赏中孕育美,以美扬善。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然而,音乐以其音响的魅力,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涵美的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它以其音响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如小学低年级《快乐的一天》,由五个不同情绪的音乐小品组成,乐曲形象地表现了一名小学生快乐一天的过程,从早晨太阳升起,叫醒睡梦中的小学生――高高兴兴上学去――认认真真学习中――快快乐乐下课十分钟――放学回家,甜甜的梦……不同的音乐情绪使学生更能体会了解实实在在的音乐。乐曲的魅力与学生的心灵在碰撞在交融,获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见机而行,指导学生在今后欣赏音乐作品中,要多听、多想,用心去感受,去领悟、去体会乐曲所表现的音响美、音色美、配器美、直体美、和谐美、意境美以美怡心。 

四、音乐活动中体验美,以美怡心

“凡乐于欣赏音乐,就能够倾心赏美,便是乐于接受教育的表现,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向尚的情绪,焕发出异彩”。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功能,在口风琴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给学生自己演奏的机会,相同的乐曲可以用不同的风格吹奏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这种参与----互动----体验----升华的教育模式,则是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提验和深化。既优化了课堂,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拓展了思维空间,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心灵,以美怡心产生了相应的效果。  

五、音乐实践中表现美,以美导行 

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这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采取以美助德的主张。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

如在一校三队(合唱队、管乐队、舞蹈队)排练中,因合唱队、管乐队、舞蹈队由多人组成,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跳要整齐,而且要求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在整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多声部的唱、奏不仅声部直体谐和,舞蹈位置找准,而且更讲究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声乐、器乐、舞蹈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美导行”在这里所产生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事实。由此不难看出,集体主义意识在合唱队、管乐队、舞蹈队音乐活动中是何等的重要。相互配合协调这种显性意识正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以美育美、以美启智、以美悦情、以美育德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

著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音乐教育,除注意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索,把人教育成美的和善的”。这一名句语约意丰地道出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乃是以美育人。学校的美育教育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是个性发展的催化剂,是培养人格的工具,是勾勒宏伟蓝图的色彩,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是课堂上春雨润物的悉心交融、是开阔视野的明镜。它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绚丽多彩的画卷;它能编织出美育教育五光十色的彩环;它能堆砌出美育教育百年树人的大厦;它能谱写出壮丽人生的不朽乐章.....作为学校美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上一篇浅析中国竹笛与西洋长笛之不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