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高考综合性学习的有关问题与对策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高考综合性学习的有关问题与对策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经由试验到推广已经近6年,伴随改革而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更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渐渐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由于综合性学习是本轮课改中的新生事物,所以在实施中也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些曲折,现就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各学科都设有综合性学习课,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就应该有语文味,因为它只是学习方式,而不是综合课程。我们现在有综合文科、综合理科,这是一种课程,其中涉及的各种学科是水乳交融的,无偏无重的。语文中的综合性学习不是这样,因此,将其上成物理课、天文课、历史课,或者几种课程的杂糅,而缺少应有的语文味,都是不正确的。史少典先生有一篇题为《综合性学习拒绝去语文化》文章,正是指出了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为什么综合性学习失去了语文味?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探索月球的奥秘”,其中提到,月球的奥秘非常多,诸如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开发月球、月球与人的关系等;月球的文化色彩很浓厚,古往今来,留下了很多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等,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由此设计出五项活动:一、月球奥秘知多少;二、观察月亮运行情况,参观天文或天文馆;三、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四、我是月球小专家;五、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其中前两项活动,恐怕与语文味的距离就远了些。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教材编写也好,课堂设计也罢)必须是立足于语文学科的,应该能够充分体现语文的实践过程,最终目的是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迁移。从学习者一面说,他们通过综合性学习,首要应该得到语文方面的收获,而不是其他各种各样的知识或材料。巢宗祺先生在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与目标定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目标应当指向语文,首先要保证在语文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取得比较确定的成效。”这话说得是非常中肯的。

二、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

有关综合性学习,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具体表现为:一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学习目标的综合;二是听、说、读、写相关知识及能力等学习内容的综合;三是诸如参观、访问、查找材料、表演、辩论等各种学习形式的综合;四是包括自评、他评、互评,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各种评价方式的综合。

以往的“课外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等,也具有知识应用的综合化特征,但它们多发生在本学科内,综合化程度不深,并且表现出较强的控制特征。比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多带有比赛性质,而且设定好了“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步骤”,教师和学生没有更多的选择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则大大拓展了活动范围和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跨学科的学习以及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一方面从本学科出发,一方面强调学科之间的沟通、融合,并且通过语文实践完成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掌握与养成。这样的理念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实践中,要把握恰当的“度”,不能“过犹不及”。

首先,无论是跨学科也好,社会实践活动也好,语文性必须是第一位的。跨学科学习,其他学科的东西是载体,载的是语文。即以语文学科为主,进行跨学科的渗透,让语文学科成为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基础工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以其他领域的内容为题目,这也是可以的,就像语文课上也需要学习有关自然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文章一样,但是务必注意,设计思路应该是以其他领域的问题作为‘引子’,引发兴趣,提起话题,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成果设计都要首先落到语文的目标上。”(巢宗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与目标定位》)因此,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但它必须姓“语”,其着眼点仍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人文精神与学科精神的相互融合。

其次,不能为了形式而损害语文性。常常见有些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了不少,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花架子,与语文能力的养成相距甚远;也有一些缺少应有的语文活动步骤,把综合性学习搞成了应景的文章、点缀:这些都是不行的,而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语文教学的规律进行选择与取舍。我们反对形式主义的综合,反对为了综合而综合,综合的目的应该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再次,不要过分依赖课本,课本仅仅是教学资源之一。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每一册虽然安排了三大三小六次综合性学习,供师生选择的余地比较大,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要想让一本教材在全国这么大的范围内具有很高的普适性,这几乎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对于综合性学习这样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显得尤为不足。因此,教师在参考教材设计的同时,更应重视学校周围的教学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巨大优势在于开发并利用无限的教学资源,突破教材的有限性,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习生活中的语文。

三、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语文的出发点和归宿,乃至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社会实践。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沟通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联系,沟通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呢?综合性学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为了更好地展示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我们要转变一个观念:过去,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更多的是面向文本,综合性学习则把师生更多地引向实践,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它强调的是学生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孩子天天咿呀诵读,却不知道自己读的东西是生活的反映;经常不断地表达思想(口头或书面),却不理解是用来表现生活的。

四、综合性学习的工具性

通观各版本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基本上都是以人文专题为中心设计的,这种设计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工具性的弱化甚至消失。

以写作教学为例。人教版教材的写作一般融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受其人文专题的制约,在文体方面一般不做要求,从而使写作的有序训练受到极大的影响。常常有教师说,综合性学习让写作有话可说了,学生面对某个题目不再束手无策,但同时,他们在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却显出了极大的不足,诸如结构混乱、思维表达不清、错字及病句大量存在等,严重影响着写作的质量。此外像一定的语言知识、阅读方法、文学欣赏技巧等,教材也暴露出先天的不足。

与此相应,综合性学习中理应表现出的语文工具性在实际教学中也受到某种程度的忽视。一堂综合性学习的展示课,往往是学生各讲各的内容,各说各的道理,即便思维出现问题,表达混乱不清或出现错误,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也往往避而不谈。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恐怕是极为不利的。

对教材中表现出来的先天不足怎么办?这就需要教师多下一些功夫。仍以写作教学为例。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是个性化的,非标准程式的写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写作现状进行相应的指导,比如根据人文专题的需要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文体方面有所规定,并对这种文体的特点略做介绍,用来指导学生的写作。老师可能要问,这些知识在教材中没有,我们怎么讲呢?一是老师自己要做相应的准备,二是教材的“补白”或“附录”中有一些可用的内容,再一个可以参考九义教材中的写作知识体系。各种知识的共性和综合活动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个性的统一,这个问题要教材和教师共同解决。

五、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性

课程标准提出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其中“过程和方法”在综合性学习中体现得最明显。我们说,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关键是要学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选择、批判、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因此,在综合性学习这个平台上,我们要特别注重其过程性。

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一、准备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项目设计,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制订活动计划、步骤及活动目标,体现出适度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为顺利而有效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二、实践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过程实施,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访问、搜集材料、分析整理,分析时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合作性;三、表达交流,这个阶段是成果展示阶段,主要是用口头或书面的的形式展示活动的成果,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探讨不足,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合作性与探究性;四、评价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反思评价,可以是教师评、自己评、学生互评等不同形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活动过程,能够找到不足,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活动的成果。

教师要重视学生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的过程与策略,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各种信息,使学生初步掌握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不少老师特别关注最终成果的展示,而对成果形成前的活动过程较少引起注意。综合性学习不仅要仅重视静态成果的形成,更要关注活动的过程,关注得到成果前的一切计划、方案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方法等等,帮助学生在动态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获取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还要注重总结、交流、分享。每次主题活动结束,要及时总结、交流,让同学们一起分享活动以后的收获。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如口头表达、书面交流,或者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块展板,也可以是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辩论、一本研究笔记、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等等,教师可以灵活把握,不必拘泥于单一、固定的形式。在这样的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

六、综合性学习的自主性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转变教学方式,积极倡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教材在每一次综合性学习中,特别是大的活动中,都提供了比较多的内容,设计的活动也不止一两种,目的就是给教师和学生以更多的选择空间。具体到课堂中,教师也应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甚至可以跳出教材,自己寻找合适的语文活动资源。也就是说,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方案的设计、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成果的展示,学生都应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当然,放手给学生自由的同时,也要避免出现盲目性与随意性。给学生自主,并不等于放羊,老师的适当指导、及时纠偏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活动目标的指导上,不要盲目求全、求高、求深,而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和可能出发,量力而行,重点放在培养语文能力上。同时,还要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表,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做出调整。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即便是关注同一专题,每位同学也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或者侧重知识的学习,或者侧重态度、情感的熏陶,或者侧重方法、习惯的养成,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些个体差异。

需要明确的是,教师指导的目的不是将学生的活动、探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启发思路、提供信息、补充知识、介绍一些具体的方式和方法。只有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又提倡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综合性学习的作用才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师生也才能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

七、综合性学习的合作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全员参与,重在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培养新的时代所需要的良好的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

教育应该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均衡发展,而不是个别尖子生自由学习的天堂。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全体学生的参与,使每个学生通过有效的活动过程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全员参与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共同参与。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要了解合作伙伴的个性,学会交流与合作,要懂得彼此之间互相尊重、理解与宽容,要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接受别人的意见。

合作性一般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呈现。在独自或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步骤后,各成员要按照计划完成自己负责的内容。分工完成后,小组之间先有小的交流,整合、分析相关材料。小组成员应该建立互相倾听、互相学习的意识,要注意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然后将合作的成果拿到班里去交流,交流的过程也是一次大范围的合作的过程。

八、综合性学习的探究性

探究性与研究性学习是密切相关的。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二是指一种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主要采取综合性学习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在开放的情境下多渠道获取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专题的研习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探究”问题成为本次课改关注的热点之一,无论文科、理科,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习者围绕某一项目或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是以任务为中心或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学习者通过种种方式或渠道,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相关项目或问题的材料或证据;学习者要根据这些材料或事实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解释,对相关项目或问题做出回答;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探究性注重的是学习成果的创新,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体现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当然,也不能只强调创新,而忽略了基础。综合性学习不是创新大赛,基础的东西还是主要的。要实事求是,大部分学校的条件、学生的能力还是一般的。他们能在综合性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文能力,就已经不错了,过分强调,反而会损伤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损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是有限度的,因为它不同于真正的科学研究。“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注意,这里强调的是“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而不是进行真正的科学研究。

九、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问题

构建一种好的评价机制,是综合性学习能够顺利开展的保证。但是,如何进行评价,这又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因为它不是成果,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

一是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对每一个学习个体来说,综合性学习的效果不能以最终的口头交际或书面表达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虽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除此以外,还要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积极性,看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水平,看他们表现出的自主性、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可能有的学生平时文笔就不错,综合性活动后写的作文够档次,但他在本次活动中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合作精神等,那也不能给出很高的评价。

二要采用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综合性学习不能用一张考卷做最后的测定,而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首先是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特别要注重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综合性学习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评价对象也是学生,因此,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通过评价,反思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体会、谈收获、谈不足。在自评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同学之间互评,培养合作精神,完善个体发展。其次是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上边已经谈到,就是对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在活动结束时进行,针对成果展示时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评定。陈兴禄先生有一篇题为《怎样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文章,最后附有“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量表”,或可作为参考。




上一篇高考综合性学习

下一篇高考语言表达:敬谦辞歌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