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首联:巴山楚水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一直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领联:回到家乡老朋友都已去逝,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永贞革新中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直令人恍如隔世啊。[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颈联: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尾联: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指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一、释题及作者简介:
1、释题:酬:酬答,酬谢。这里指用诗答谢。 乐天,指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
2、作者及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岁暮,从和州返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时所作。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附: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及赏析。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著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名句赏析: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①;亦知合被②才名③折二十三年④折太多!①蹉跎:失意贬官。 ②合被:犹言偏遭。 ③才名:才气与名望。 ④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唐文宗大和元年(公元827年),方得回京,先后达二十三年。
这四句诗,对刘禹锡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无限感慨和不平——你远在边远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怨愤与对友人的同情溢于言表,见其直率与坦诚,亦见其与刘禹锡友情之深厚。
二、全诗赏析: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在当时这些地方都是很荒僻偏远的。
②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修辞手法:用典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也有人认为这句是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两种观点各有依据,讲授时不必强求理解的一致性)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三、主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四、总结: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2.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题目及作者简介:
1、“赤壁”的来历:孙、刘联合火攻曹操战船,火光映得江岸崖壁一片彤红,后故名赤壁。赤壁在今天湖北蒲圻西北。(湖北被称为赤壁的地方还有另外六处,最著名的叫黄州赤壁,今湖北省黄冈市,因苏东坡写《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得名,实际上,当年苏东坡把当年赤壁之战的战场与他被贬黄黄州时写下的赤壁视为了同一个地方。)
2、杜枚(803---852):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后称“小李杜”。李杜指李白和杜甫。我们学过他的《泊秦淮》,回忆一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二、背景介绍:
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 ,曾游览黄州赤壁矶。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想起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译文:
三、诗句大意:
这是一支深埋在泥沙中的折断的戟,还没有被时光完全锈蚀掉;
我捡起来磨洗干净,认出它是(六百多年前)三国赤壁之战时留下的遗物。
当年若不是东风相助周瑜火烧赤壁(还有刘备相助),东吴必定失败;
美丽的大乔(孙权兄孙策的夫人)小乔(周瑜的夫人)早就被曹操掳去锁进了铜雀台(曹操晚年的行乐之处)。
四、赏析
诗前两句叙事,由一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东汉末年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曹操和周瑜。
诗后两句议论。作者从反面落笔(不从正面写怎样火烧曹军),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纯属侥幸。同时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是无能为力。
五、主题和写作方法:
作者在感于晚唐统治者荒淫无度、不思进取,因此借古讽今,告诫晚唐的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写法:以小见大(表面写两个人的命运,大乔小乔的命运,实际写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出自本课的成语:折戟沉沙。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年,被害时年仅47岁),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名(即状元),后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1276年,元军迫近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他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群众的救援,由海路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击元军。曾一度收复了一些失地,后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转战海丰、潮阳一带。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后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迭经威逼利诱,受尽百般折磨,始终不屈。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的后期作品密切反映现实,艺术地反映了作者的斗争生活和爱国思想,展现了南宋军民抗击元军的情景,写得沉郁悲壮,感人至深。今存《文山先生全集》。《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名篇为世所传颂。
二、诗歌背景:
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言志,严正拒绝。
三、诗句大意及赏析:
首联:辛苦,指辛苦熟读经书。 遭逢,遭遇,指遭受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宋代科举制度,考经义,五经(易、诗、书、礼、春秋)中可选一经。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后官至丞相。 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借指士兵,指战争。 寥落:冷落,指兵力单薄。 四周星:四周年(1275-1279)。
译:我熟读经书而考取功名,(从此一生坎坷)我兵力单薄,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度过了四年(1275正月变卖全部家产组织起义军抗元至1279年被捕)。
赏: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总写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颔联:山河破碎:指南宋国土被元军侵占。
译: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国家的命运如同风吹的柳絮一样飘零,我一生也命运坎坷,像被风雨吹打的水中浮萍。
赏:这两句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怀之情。
颈联: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最险的一滩。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译:在惶恐滩头诉说自己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赏:这两句回顾一生中很难忘的两件事,一是兵退从惶恐滩经过(所以说内心惶恐),一是被捕囚禁在零丁洋上敌人的战船中(所以说孤苦零丁)。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自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这两句修辞手法:双关。
尾联: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译: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应该留下一颗赤诚的忠心光照史册。
赏: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四、全诗赏析: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五、主题:全诗表现了文天祥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他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大意】
序言:叙述作词原因、时间。
译: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的八月十五,欢畅饮酒直至天亮,醉醺醺的,写下这首词,同时表达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思念。
上片:
几时,何时。 把:端。 阙:指宫门楼,这里指宫殿。 夕:傍晚。
欲:想。 乘:凭借。 琼楼玉宇:美玉做的楼宇,指月宫。 胜:承受。
弄:欣赏。 何似:如何,比得上。
译:明月是什么时候有的呢?(我)端着酒杯问上天。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里,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借着风到天上去,又担心空中的楼宇太高,受不了那里的清寒。跳起舞来欣赏自己的影子,(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好。
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刻画出空灵澄澈的境界,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下片:
朱,红色。 阁:楼阁。 低:形容词作动词,低低地挂在。 无眠:有心事而不能入睡的人儿。 何:什么。 长通常,常常,总是。 古:从古到今。
婵娟:即嫦娥,这里借指明亮的月光。
译:(月光)转过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眠的人,(月儿)对人不应该有怨恨,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时候,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种事自古就难圆满。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能共同享受明亮的月光。
下片前三小句写实,写月光朗照。写月照人无眠,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全为内心独白,层层推进,终于释却离怨,从结句的美好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总结:全词上阕问天,下阕问月,归根到底是在问人生。通过想象和探索——独自自议,终于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那就是绝不是月与人过意不去(偏在亲人不能相见的中秋之意月偏要更圆更明),而是自古月就有阴晴圆缺的变化,人有悲欢离合的时候。
写人生离合的哲理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表达良好祝愿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字:子由)之作。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任太守。其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已历时五载,而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字子由)又长达七年未能晤面。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这首词就是他为赏月思念亲人而作。
词的上片把酒问青天而产生的奇思遐想。句句不离赏月,而又没有一句正面描写月色,只从作者对月亮的奇思遐想下笔。这就不落窠臼,写出了新鲜的意境,表现了作者特有的艺术才能。词的正文开头两句劈空而来,先写饮酒赏月,还通过对青天的询问,把思路引向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明月从何时就有了?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按照他们的历法,今晚属于哪一年的中秋?原来,他的询问,事出有因。他由赏月而幻想离开尘世,飞到月宫的琼楼玉宇中去。又因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于是在月光下翩然起舞,这时他陶然自乐,因而想到,飞上冷清的天宫,哪里有人间这样的乐趣呢。他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人间,自我战胜了出世之念。
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和胞弟的离愁别绪。词人由赏月而怨月:月亮,你对我们不该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吧,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别离之时圆呢?这岂不是加深了人们的离愁吗?最后从月有阴晴圆缺种种变化联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人生在世,悲欢离合总是难免的,月亮运行,阴晴圆缺乃自然规律。这样,作者以旷达的态度否定了离愁别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千古名句表达了对人生的美好祝愿。
前人盛赞“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样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这首词从总体看,作者在和明月对话中既展现了奇思遐想,同时又透露出哲理的光辉,这样,它和一般中秋词孤立地吟风弄月迥然而异。(二)这首词以月起,以月终,结构天然,无雕刻斧凿之痕迹。(三)这首词,就句式看,上下片中字数相等的句子多至五对(五言的三对,六言的两对)。另外,措词也很讲究,使读者读起来节奏铿锵,音律和谐。
5.《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山:华山。 河,黄河。 表里,外和内,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西都:长安。
踌躇:想得很多,心不安,不愉快。 宫阙:宫殿。
群峰众峦好像在这里聚集,(黄河)波涛巨浪好像发泄着愤怒。依山[华山]傍河[黄河]的是地势险要的潼关道路。西望长安古都,心绪起伏不起。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王朝的旧址,那千万间宫殿都变成了泥土。王朝兴起,百姓受苦,王朝覆灭,百姓还是受苦。
第一层前三小句,写潼关雄险的地势。从其旁边有山有水来写地势险要。写潼关地势险要的目的是:说明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因它引出历代战祸。
第二层中间四小句,写怀古伤今,由眼“望”而心“伤”。
第三层最后四小句,抒发深沉的感慨。从古至今,兴也好,亡也罢,揭示主题——都是百姓受苦。
元曲包括:戏曲和散曲。 散曲又分为套用曲和小令。这是一首小令。
提示古代劳动人民深重苦难的警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
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柱,济南(今山东省)人。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为人刚直,敢言时弊,后辞官归隐。其“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
上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词曲五首》课后题及答案
下一篇: 山坡羊·潼关怀古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