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羚羊木雕》测试题
一 理解思想内容,回答问题。
1.爸爸把贵重的羚羊给了“我”,“我”把羚羊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2.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3.“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
“我”的妈妈爸爸心地并不坏,他们说的也似乎有理,孩子也似乎年幼无知。思想,内容不很直露。三个小题,成一系列,抓住关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透过似是而非的迷雾,透彻理解思想内容。
解题宜边讨论,边看书,边引导。
1.可以。羚羊有价,情义无价。只知珍惜有价的羚羊,不知珍惜孩子们的感情,重财轻义,只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
2.同意奶奶的观点。奶奶更懂道理。她也知道羚羊贵重,但是,她更懂得执意让孩子取回羚羊,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多不好,对孩子间的感情影响多不好,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多不好。她把情义看得重于财物是深明情理的。
3.这两句话的含义是,“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我,但是,“我”是逼不得已的,主要怪父母,怪他们不懂得孩子的心,不懂得孩子间的感情,只知道东西贵重,不知道还有比这更贵重的东西,不知道尊重孩子的感情,不知道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孩子采取了简单生硬的态度。
二 分角色的朗读全文。
朗读前,要默读几遍,对生字、多音字、异读字,要先查字典。在朗读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角色分配:“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各一人,叙述部分由一人朗读。朗读指导参见本书《皇帝的新装》“积累·联想”六。
三 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是怎样处理的?写一段话,作为课外练笔。
四 识记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羚羊木雕( )
(2)我的心怦怦地跳起来。( )
(3)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
(4)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妈妈变得( )十分严厉。
(2)你还得( )站两个钟头。
(3)我的裤子被树杈划( )了一个口子。
(4)做事要有计划( )。
(5)我妈是高级裁缝( )
(6)裤子上裂了一道缝( )
(7)她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 )刀。
(8)我一定把这份友谊珍藏( )。
(9)她把小刀塞( )到我手里。
(10)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 )诗人。
3.解释下列词语
(1)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2)仗义:讲义气。
4.解释下列词语
(1)自作主张:
解释:不征求别人的意见,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成语:自作聪明或自作自受
(2)形影不离:
解释:像物体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极好,经常互相伴随。
成语:形影相吊
5.用成语概括句意
(1)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目不转睛
(2)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形影不离
(3)完全不放在心上。满不在乎
(4)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声色俱厉
理解
1.结合课文给下面句子填上适当的词。
(1)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3)我从妈妈的眼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
(4)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5)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6)木雕是很贵重,但友谊更珍贵。
2.依据上下文,在下列各句“说”字前填上恰当的修饰性的词语。
(1)“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 )地说。
(2)“你现在就把它要回来!”妈妈( )地说。
(3)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 )地说:“算了吧,……”
3.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 (死死、紧紧、狠狠)地盯着我。
(2)“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肃、严格、严厉)。
(3)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轻轻、 悄悄、慢慢)地对我说。
(4)我 (呆呆、默默、久久)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4.选出对加线词语在句中所起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将序号填入相应括号中。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B)
A 交代本来被妈妈忘记的事,又想起来了。
B 写出妈妈的不满、愤怒和“我”的害怕。
C 为东西的遗失而紧张、害怕。
D 为东西的遗失而愤怒。
(2)“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D)
A 写出妈妈立场的稳定、坚强。
B 写出妈妈态度的不动摇。
C 写出“我”对妈妈态度的不满。
D 写出妈妈态度的固执、生硬。
(3)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B)
A 月光本身给人带来寒冷的感觉。
B 冷冷的月光烘托出心情的悲凉。
C 冷冷的月光说明夜已深了。
D 冷冷的月光给人带来凄凉的感觉。
5.在下列三个句子的空白处点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2)“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的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3)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 (:)“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哪!”
运用
1.理解思想内容,回答问题。
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所体现的心理变化是(B)
A 不满——谅解 B 委屈——和解
C 生气——谅解 D 委屈——高兴
2.对的中心意思所作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A 通过羚羊木雕的故事,热烈地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并告诫父母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的友谊。
B 通过爸爸把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了“我”的例子,来表现父母对子女的疼爱。
C 的主旨,是在批判成年人重财轻义的错误思想。
D 通过“我”与万芳的交往,热情地赞颂了青少年之间崇高的友情。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①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来,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②上幼儿园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做“合二而一”。
③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④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站了一个钟头。
⑤“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⑥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⑦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1)这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C)
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
(2)这段文字有概括叙述,有具体叙述,按要求将段落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 概括叙述:①②。 B 具体叙述:③④⑤⑥⑦。
(3)这段文字刻画的主要人物是万芳 。
(4)这段文字在刻画主要人物形象时,扣住的两个字是“仗义”。
(5)这段文字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时主要运用的是(C)
A 肖像描写 B 动作描写
C 语言描写 D 心理描写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妈妈让“我”把一盒糖送给万芳的目的是什么?她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目的是让“我”用糖果换回羚羊木雕。因为在她看来,这样做既可以使“我”保住面子,又不会伤害“我”和万芳的友情。
(2)文中加线的句子是对爸爸妈妈的神态描写,表现了他们坚持让“我”要回羚羊木雕的态度。
(3)文中括号部分是对妈妈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她坚决要“我”用糖果换回羚羊木雕的态度。
(4)“屋子里静极了”表明“我”和爸爸妈妈的矛盾冲突发展到了顶点,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5)爸爸妈妈逼“我”去讨回羚羊木雕,表现了父母怎样的心理?
参考:羚羊木雕太贵重了,父母舍不得让“我”送人;父母并不重视孩子的友谊,重财轻义。
(6)“我”推开妈妈的糖果的原因是(C)
A 因为万芳不缺糖果吃
B 因为“我”知道万芳不爱吃糖果。
C 因为“我”和万芳之间真挚的友谊,不是物质的交换所能代替的;讨回羚羊木雕对“我们”之间友谊的破坏,也不是一盒糖果能弥补得了的。
D “我”以此表达对爸爸妈妈的不满和反抗。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①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②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③“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给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1)指出文中三句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① 心理 ② 动作 ③ 语言
(2)这段描写,表现了“我”的什么心情?
参考:表现了我被母亲逼得无奈,只得不情愿地要回木雕的痛苦、惭愧的心情。
写一段课外练笔
要求:写你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要将心理变化过程真实地写出来。
1.《羚羊木雕》与《这不是一颗流星》这两篇课文在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参考:在写作方法上都采用了倒叙、插叙的写作顺序,以及对比的写法;都表现了孩子真诚纯洁的心灵。
上一篇: 羚羊木雕
下一篇: 提高作业(《羚羊木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