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己亥杂诗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己亥杂诗

(近代或清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整体感知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清王朝表面繁荣之际,就向当局发出了警告;在众人酣歌太平之时,就指出了危机四伏的前景。他称当时的社会为“日之将夕,悲风骤”,极力呼吁改革。但他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官职卑微,抱负无法施展。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问题的研讨

怎样理解龚自珍的“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诗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龚自珍的爱国热忱。龚自珍少有大志,博学多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他在清王朝还金玉其外之时,就敏锐地感到内忧外患对这个庞大帝国的威胁。他幻想着像北宋的王安石一样,发动一次社会改革,挽回清朝颓败的命运。但不幸的是,他首先不能挽救自己仕途坎坷的命运,也就无从为国效力。他二十七岁中举,却三十八岁才中进士。尔后的十年,他不屑于做知县那样的小小地方官,苦心经营,千方百计留在朝中,但始终沉顿下僚,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从施展。四十八岁时,只好放弃官职,准备回乡授徒讲学,创一番事业。也许这就是他所说的“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本意吧。纵观龚自珍的生平和为人,他这样的话绝不是一时的即兴之谈,而是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三、完成下面各题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人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旬暗喻自己。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上一篇『每日一首古诗词』:《己亥杂诗》

下一篇龚自珍己亥杂诗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