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从南疆喀会到北疆伊犁,就象从炎炎流火之中来到飒爽清风之下。天山密密层层,不知自动么在这里却留下一条富饶美丽的伊犁河谷。当含着甜蜜芳香的微风拂面而过时,你会感到这收获的季节是何等愉快、何等欢畅。
伊宁市是个整洁幽美的花园。街头到处是碧绿浓荫的树,蓄谋香鲜艳的花,特别每条路边都有潺潺的溪流在吟唱。南疆妇女穿着长大的丝袍,伊犁妇女则是西装革履,形成南北两疆各自特色。年青的妇女象是爱美,也象是骄傲,头上都扎着红的、绿的、黄的各色细纱巾,特别那种乡金丝的最为人艳羡,这就更增加了花园城市的风貌。阳光虽不象南疆那样炎热,但伊犁河谷的土壤还是黑油油的。在这儿,我吃到一种黑紫色葡萄,大如龙眼,真是人间珍品。如果说伊宁市是个花园,整个伊犁河谷则是个大果园。每家屋前都有一架葡萄,碧绿脓荫,果实累累。我从霍尔果斯边防站归来访问过有一架葡萄,碧绿浓荫,果实累累。
我从霍尔果斯边防归来访问过十月公社、从喀会河水电站归来访问了五一公社。好客的主人木特力甫,在葡萄架下,铺了地毯,正中折垫了一床床锦缎棉被,我按照维族风习坐在被垫上。大家围坐之后,主人剪上一串一串葡萄让我们品尝。汩汩畅流的伊犁河水经过灌渠流入户人家,这可爱的潺潺小溪带的阵阵清凉。宽敞的院落里长满一丛丛艳丽的鲜花,后面有园,为住户自留地。
买买提把我们让到他家,盘膝围坐在地炕上,满桌绿的葡萄,红的西瓜,嚼着香甜的馕,喝着浓酽的奶茶。在五一公社我们拜访了三个社员家庭,都是那样整洁干净,室内宽敞明亮,白泥铺的地面擦拭得象明镜一般发亮白泥铺的地面擦拭得象明镜一般发亮,墙上挂着色泽艳、图案精美的壁毯,桌上摆满各种漂亮的装饰。
当然,我不能告诉读者,新疆所有的农民都这样富裕,如果那样我就掩盖了生活中还存在的缺陷。象我在喀什访问过的依布拉音白合提老人就还中还存在的缺陷。象我在访问过的依布拉音白合提老人就还在困苦之中,老人断一腿,拄着双拐坚持劳动,他家除了墙上挂在困苦之中,老人断一腿,拄着双拐坚持劳动,他家除了墙上挂着一张奖状,几乎什么也没有。老夫妇拉着我的手说:“在旧社会象我这样残废人,还那里有活路,现在从北京来的同志还到家来看望我们……”两位老人激动的流下热泪。
请问:为什么叶尔羌河奶汁,喂不肥这里的劳动者?原来这就是经济濒于破产边缘的缩影,当然这也说明我们还远没建设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美丽的东西是美丽的,我们可不能拿它遮着我们双眼;我们的道路是宏伟的,但我们的目标还需我们艰苦奋斗,才能实现。伊犁河谷水电站已使电灯光照亮一些农家房舍。我看见一个年青姑娘关一间小屋里操纵着配电盘。正在田地里秋翻地的拖拉机的吼叫,给这宁静的村庄增添了繁忙气氛。这里的农民是在农业现代化前列的人。从天山上来的雪水快快奔流吧!天山的伊犁河,昆仑山的叶尔羌河,你们汹涌澎湃向前飞赶吧!
现在我要记述一下一九七八年的十月一是,这是我一生中有着特殊意义的一个十月一日。这个节日,我是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最西边疆一个哨卡上,和我们保卫边防的英雄们度过的。意想不到的是伊宁市,在这国庆之夜,竟向我展示了那样色彩艳丽的场景。天黑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阵冰雹骤落的咚咚——咚咚的手鼓声,赶到街上一看,整个城市披上了华丽明珠,整个城市照耀得如同白昼,街上人如潮涌。在广场一座楼顶上有人敲响手鼓,咚咚、嗒嗒——咚咚、嗒嗒,忽急忽缓,或密或疏,于是广场上、街道上,人们翩翩起舞了。黑黑的发辫在飞旋、鲜艳的衣裙在飘舞,少女的明眸,小伙的笑脸,有一个白须老人也耸着双肩,展开两手,一下跳进人群旋转起来,你尽情的欢笑吧!你尽情的歌唱吧,你,美丽的伊犁河!
一个黄昏,我们漫步到伊犁河,河床广阔,河流湍急,河的两岸有草原,有树林。两面天山高峙,形成长三百公里的伊犁河谷,山上遮满密密的森林,天山的雪水分流为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喀什河三条河,在野马渡汇合成浩浩荡荡的伊犁河。采伐的林木就顺着河水漂流到伊宁。两岸原木堆积如山。这时夕阳闪烁,雾霭迷蒙,我们走上大桥扶着栏栅,极目了望。人们告诉我,那一群幕色苍茫的高峰是乌孙山,是古乌孙国所在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据说就是描写这里的诗句。但人们告我那里非常美丽,春天草原上开满花朵,简直是个花城。一阵清风徐徐吹拂着我们,我感到伊犁河谷之秋是如何舒爽啊!让这清风永远永远的飘扬吧,让天山的冰雪永远不停的消溶吧,让伊犁河水无休止的奔流吧。这碧绿苍苍的伊犁河水呀,到了阳春时节你也会飘浮着乌孙山的花瓣、荡漾着乌孙山的芳香吧!?……当我凝思时,我心中又响起咚咚嗒嗒的手鼓声,这响亮清脆的鼓点,象催着这春日早早到来.……
作者简介: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916年,北京人。1936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38年到延安,参加延安工作团,遍历华北各游击根据地。1944年到重庆,参予《新华日报》副刊的编辑工作。1946年被派往东北解放区。解放战争期间,任新华社随军记者,跟随第四野战军转战东北、平津、江南等地的战场上。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两次奔赴朝鲜战场。现任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并被选为第五届人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上》、《五台山下》、《龙烟村纪事》、《幸福》、《早晨六点钟》、《战斗的幸福》、《青春的闪光》、《踏着晨光前进的人们》、《一幅灿烂的生活画面》;中篇小说《火光在前》;文学文学集《游击中间》、《为祖国而战》;通讯报告集《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对和平宣誓》;散文集《樱花》、《金黛莱》、《珍珠》、《火炬与太阳》、《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晨光集》、《红玛瑙集》等;评论集《文学杂记》。1950年,他参加编撰的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曾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游记《长江三日》,也是传涌人口的篇。
下一篇: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外东消夏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