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月之精灵——蟾蜍阅读附答案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月之精灵——蟾蜍

①在我国古代,蟾蜍很早就跟月亮联系在一起。汉代的月神画像砖中,通常都趴着一只蟾蜍。就连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在著述中都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之以奔月……妲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两汉有关月亮的众多图画和文献,也都描述了这一神话,难怪古人把蟾蜍称为“月之精灵”。

②不论是神话传说中的蟾蜍,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蜍,都确确实实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③现实生活中的蟾蜍,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又俗称“癞蛤蟆”。

④蟾蜍虽然容颜丑陋,却是自然界中的生存高手。它常常在早晨、黄昏或暴雨过后,出现在道旁或草地上。蟾蜍的皮肤柔软、潮湿、黏滑,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而且它的皮肤较厚,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散失的作用,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而不到水里去。每当冬季到来,蟾蜍便潜入烂泥,用发达的后肢掘土,在洞穴内冬眠。三月初,当北方大地乍暖还寒,温度回升到10℃左右,它便从冬眠中苏醒。蟾蜍一般在清明前后产卵,一只雌蟾每次产卵3000~5000枚。

⑤蟾蜍行动笨拙蹒跚,不善游泳。由于后肢较短,只能做小距离的、一般不超过20厘米的跳动。如被人们用脚碰一下,它会立即装死,躺着一动不动。

⑥蟾蜍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常见的蟾蜍,只不过拳头大小。可是南美热带地区,却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蟾蜍,个体长约2 5厘米,为蟾中之王,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1/10。

⑦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据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蟾蜍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

⑧蟾蜍还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动物。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有蟾蜍的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方面内容。蟾蜍全身是宝,蟾酥、干蟾皮、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痈疽等有较好的疗效。

⑨尽管许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 。蟾蜍挺着大肚子,一次产卵数千枚,早在石器时代就被视为孕育生命、子孙昌盛的图腾。蟾蜍日伏夜出,与月亮同步出现,而月亮又与女子、婚姻、繁衍密切相关,所以蟾蜍成了月亮的形象大使。历代文人都常用“蟾宫”指代月亮。民间还用“蟾官折桂”来指代应考得中,甚至有人把砚台雕刻成蟾蜍形象,以求吉利。唐宋之后,月宫里的蟾蜍逐渐被人冷落,而口吐铜钱的“金蟾”却在民间日渐红火,形成了“家有金蟾,财源绵绵”的说法。民间画家在年画中也多以“金蟾”为题材,创作了“刘海戏金蟾”等作品,寓意财源广进,大富大贵。

⑩“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蟾蜍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15.文章以“月之精灵——蟾蜍”为题目,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题目点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蟾蜍,同时把“蟾蜍”比作“月之精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6.阅读全文,在第⑨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概括下文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3分)

尽管许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 。

【答案】示例:在中国文化中它却有着许多美好的寓意(或“蟾蜍却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

17.文章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任选其中一种,简要分析表达作用。(3分)

【答案】示例一:列数字。“个体长约25厘米”使我们对“最大的蟾蜍”有了量化和具体化的认识,使说明更加直观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二:作比较。“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1/10”是将“小型的非洲蟾蜍”和“最大的蟾蜍”的体型作比较,从而突出“最大的蟾蜍”的体型之大,使说明更加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

【答案】“平时”反映了蟾蜍的生活习性,是一般状况,并不排除其他状况的存在。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上一篇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说明文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下一篇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阅读附答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