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七年级语文课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两则之一
一、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三、 教学难点
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五、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方式:复述 诵读 疏通 表演 讨论 拓展
六、 教学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七、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语设计
(师):“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故事,比如说: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今天我们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和他交个朋友。(板书课题、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采用多种方式诵读课文
(师):首先请同学们来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过渡语)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读音、停顿、语气。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模仿刚才老师读课文的语气、重音、停顿等,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读准节奏、读顺句子。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读准节奏、读顺句子。
(师):好了,就练习到这里。有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请举手回答。
3、请2名学生读,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板书纠正。
(师):这两名同学读得很好,基本达到老师的要求。继续坚持练习,会读得更好。
这篇课文中有这样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显示应注意的字音等)
教师依次讲解强调后,学生齐读这些字词。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非人哉 友人惭
4、男女生齐读。
(三)疏通文意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然后四人一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派代表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聪明的你有信心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吗?
(生):有
(师):好,开始。
1、文言词语
学习方式:(1)自己在文中找疑难问题
(2)四人一个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把疑难问题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4)教师总结(大屏幕显示重点字词及句子翻译)。
★ 一词多义现象:
(1)约定。词性:动词。例如:期行:相约而行。
■ 期 (2)约定的时间、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词性:名词。
例如: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1) 舍( )放弃、不要。
例如:“太丘舍去”中的“舍去” 的意思是:不再等候就走了。
■ 舍 (2)舍( )客舍、房舍。
例如:“又渐如高舍”中的“舍”的意思是:房舍。
比较“君”、“家君”与“尊君”的不同:
(1)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 不同 (2)家君: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重点句子翻译
★ 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译: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
(2)、尊君在不?译:你爸爸在家吗?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舍:丢下、舍弃。
3、翻译全文:
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友人还没到,太就不再等候友人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到。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游戏)。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好久也没到,他已经走了。”友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简直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人(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四)、表演短剧
(师):文章的意思我们已经明了,下面我们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文中有三个角色(叙述者、友人、元方),哪个小组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课上进行2个小组的展示。
(师):进行评价。
(五)、问题研讨、拓展思维
(师):俗话说:学习贵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学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在请同学们就课文的内容、情感等提出自己的问题。
(师):学生提的问题很好,老师归纳了一下,我们课上主要讨论下面两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问题组:
1、文中的友人和元方你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2、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师):学习方式:两名同学为一组,任选一个话题进行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很有深度。大屏幕上是老师的一点看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问题解析:
1、分析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友人:
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当他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但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斥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见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
但在元方一番义正言辞的批评后,他愧悔地下车“引之”,又表现了他诚恳,勇于改错的精神。
▲元方:
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2、开放性问题
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有失礼仪的理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师):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我们要学会正确评价他人。
(六)背读全文
(师):在熟读课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来试着背诵一下课文。我来说文章的意思,同学们用原文来回答。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的句子是:
★客人发怒的原因是: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介绍陈元方是谁,怎么和友人见面的,在哪见面的?的句子是: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写陈元方回答客人问话时,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的句子是: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的句子是: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的句子是: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元方“入门不顾”的句子是: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师):好,我们一起试着背诵一下。
(七)小结
(师):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结识了陈元方这样一位好朋友,明白了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这样一个道理。
(师):其实,我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你能说出几个吗?给大家讲讲。
(八)拓展延伸
(生):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王戎评李 四岁画画的王冕 七岁作诗的曹植
(生):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曹冲称象等等。
(师):《世说新语》中也有好多这样的故事,刚才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人物故事中,就有几个出自于《世说新语》。老师从中选了一个,请同学们试着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式,给大家讲讲。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司马光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出自
(九)布置作业
1、陈元方“时年七岁”,就知道“信”、 “义”的重要性,你是怎样看待“信” 和“义”的呢?请你把你的看法写出来。要求:100字左右。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七年级语文课
课 题:陈太丘与友期
授课教师:卢洪芳
指导教师:李咏梅 刘文宁
授课班级:七年五班
授课日期:2005年12月9日
授课时间:10:10——10:55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两则之一
一、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三、 教学难点
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五、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方式:复述 诵读 疏通 表演 讨论 拓展
六、 教学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七、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语设计
(师):“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故事,比如说: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今天我们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和他交个朋友。(板书课题、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采用多种方式诵读课文
(师):首先请同学们来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过渡语)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读音、停顿、语气。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模仿刚才老师读课文的语气、重音、停顿等,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读准节奏、读顺句子。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读准节奏、读顺句子。
(师):好了,就练习到这里。有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请举手回答。
3、请2名学生读,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板书纠正。
(师):这两名同学读得很好,基本达到老师的要求。继续坚持练习,会读得更好。
这篇课文中有这样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显示应注意的字音等)
教师依次讲解强调后,学生齐读这些字词。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非人哉 友人惭
4、男女生齐读。
(三)疏通文意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然后四人一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派代表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聪明的你有信心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吗?
(生):有
(师):好,开始。
1、文言词语
学习方式:(1)自己在文中找疑难问题
(2)四人一个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把疑难问题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4)教师总结(大屏幕显示重点字词及句子翻译)。
★ 一词多义现象:
(1)约定。词性:动词。例如:期行:相约而行。
■ 期 (2)约定的时间、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词性:名词。
例如: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1) 舍( )放弃、不要。
例如:“太丘舍去”中的“舍去” 的意思是:不再等候就走了。
■ 舍 (2)舍( )客舍、房舍。
例如:“又渐如高舍”中的“舍”的意思是:房舍。
比较“君”、“家君”与“尊君”的不同:
(1)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 不同 (2)家君: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重点句子翻译
★ 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译: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
(2)、尊君在不?译:你爸爸在家吗?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舍:丢下、舍弃。
3、翻译全文:
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友人还没到,太就不再等候友人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到。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游戏)。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好久也没到,他已经走了。”友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简直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人(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四)、表演短剧
(师):文章的意思我们已经明了,下面我们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文中有三个角色(叙述者、友人、元方),哪个小组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课上进行2个小组的展示。
(师):进行评价。
(五)、问题研讨、拓展思维
(师):俗话说:学习贵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学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在请同学们就课文的内容、情感等提出自己的问题。
(师):学生提的问题很好,老师归纳了一下,我们课上主要讨论下面两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问题组:
1、文中的友人和元方你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2、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师):学习方式:两名同学为一组,任选一个话题进行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很有深度。大屏幕上是老师的一点看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问题解析:
1、分析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友人:
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当他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但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斥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见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
但在元方一番义正言辞的批评后,他愧悔地下车“引之”,又表现了他诚恳,勇于改错的精神。
▲元方:
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2、开放性问题
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有失礼仪的理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师):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我们要学会正确评价他人。
(六)背读全文
(师):在熟读课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来试着背诵一下课文。我来说文章的意思,同学们用原文来回答。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的句子是:
★客人发怒的原因是: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介绍陈元方是谁,怎么和友人见面的,在哪见面的?的句子是: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写陈元方回答客人问话时,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的句子是: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的句子是: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的句子是: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元方“入门不顾”的句子是: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师):好,我们一起试着背诵一下。
(七)小结
(师):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结识了陈元方这样一位好朋友,明白了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这样一个道理。
(师):其实,我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你能说出几个吗?给大家讲讲。
(八)拓展延伸
(生):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王戎评李 四岁画画的王冕 七岁作诗的曹植
(生):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曹冲称象等等。
(师):《世说新语》中也有好多这样的故事,刚才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人物故事中,就有几个出自于《世说新语》。老师从中选了一个,请同学们试着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式,给大家讲讲。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司马光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出自
(九)布置作业
1、陈元方“时年七岁”,就知道“信”、 “义”的重要性,你是怎样看待“信” 和“义”的呢?请你把你的看法写出来。要求:100字左右。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上一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7
下一篇: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2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