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2007新疆乌鲁木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17~21题。
普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弱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遇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歼陌交通,鸠犬相闻。其中往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或来问讯,自去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其官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即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安陵君其许寡人
D.未果,寻病终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8.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9. 填空。
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从“_____”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
20. 文中最后写剂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7、A
18、(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19、渔人的行踪 美好理想 不足为外人道也
20. 暗示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 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2007云南省 (课)
二)(11~14小题,共l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四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⑤畜:同“蓄”。 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渔人甚异之 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3)颖脱不羁 羁: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辍:
1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1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1. (1) 对……感到诧异 (2) 类 (3) 束缚,拘束 (4) 停止
1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2分)。(意思对即可)
14.(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 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2007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0—13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田无论B、绝境问津
C、问讯间隔D、交通妻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___
(2)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才通人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答案:D (2分)
11 答案:(l)邀请 (2)计划;打算 (共2分。共两道小题,每小题l分〉
12 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 ! (2〕就顺原路回去。
(共2分。共两道小题,每小题l分)
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祧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共3分。共四项内容。答出三项即可,每项1分)
2007重庆市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8—12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
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答: 。
二 、 文 言 文 阅 读 ( 15 分 )
8、(3) 丫 (1) 类 ( 2 ) 全 , 都 ( 3) 邀 请 ( 每 词 1 分 )
9、 (2分 ) A ( 古 义 ; B 交 错 相 通 : c 与 世 隔 绝 的 地 方 ; D 不 用 说 , 更 不 用 说 . 今 义 略 )
10, (4.分). (1)' 老 人 和 孩 干 们 个 个 都 安 闲 快 乐,或:老 人 和 小 孩都充满喜 悦 之 情 . 显得 心 满 意 足 。 ( “ 黄 发 垂 髻 ”1分 , “ 怡 然 自 乐 ” 1 分 )
(2 ) 渔 人 把 自 已 听 到 的 事 - 一 详 细 地 告 诉 了 他 们 。 或 : 这 个 人 为 ( 他 们 ) 详 细 地 介 绍了 自 己 所 听 到 的 事 。 ( “ 具 言 ” 与 “ 所 闻 ” 各 1 分 , 其 中 “ 所 闻 ” 译 成 “ 知 道 的 ”或 “ 见 闻 的 ”都得 1 分 )
11 、 (2 分 ) 热 情 好 客 ; 他 们 害 怕 世 人 来 破 坏 他 们 与 世 隔 绝 的 和 平 安 宁 的 生 活 ( 意 合 即可 〕
12、(4分) 表 达 了 作 者 对 和 平 ( 没 有 战 乱 ) 的 向 往 , 对 平 等 和 谐 自 足 的 幸 福 生活的 追求 。 意 合 即 可 。 〔 “ 和 平”与“ 平 等 和 谐 自 足 ” 两 点 每 点 各 2 分 )
2008年中考《桃花源记》试题
2008 南充市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答案:24.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
2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2008甘肃省金昌市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案:8.(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9.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2008吉林省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13、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分)
14、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15、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2分)
答案:(甲)(10分)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乙)(5分)
13、告诉(1分)
14、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15、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2008太原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案:10.(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2.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2008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6分)
桃花源记(节选)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发文学家____(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
6.第①段作者描写了桃花源中的人们的生活场景,可以想见他们当时的心情是____的。
(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
(三)(6分)4.(2分,每空1分)东晋(晋) 陶渊明 5.(2分)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 6.(2分)快乐
2008雅安市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9—32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既遣人隧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9、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便要还家( ) ②诣太守,说如此( ) 。
30、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3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2、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答:
29、①yāo 邀请 ②yì 拜见 30、C
31、①(祖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②(渔人)救沿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标记。
32、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对陌生人到来感到很惊异。(意思正确即可)
2008湛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23题。
(一)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
(2)
17、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
18、D
19、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20、(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2008宁夏
5.在陶渊明的眼里,“桃花源”为什么是理想社会?用自己的话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说明。(2 分)
答:
5、 ( 2 分) ① 环境优美 ② 社会太平 ③ 生活安逸(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答出2 个要点即可)
2008河池
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
俨 yǎn 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出自《醉翁亭记》)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分)
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6.要:邀请 其:他的、自己的(代渔人) 以:用
7.(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评分标准:关键词“黄发垂髫”、“并”、“怡然”,每个0.5分。)(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评分标准:补充主语(渔人)0.5分、关键词“扶、向、志”各0.5分。)
8.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评分标准: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写给1分,准确地修饰语给1分;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
9.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评分标准: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 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给2分。
2008兰州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12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豁然开朗 豁然: (2)屋舍俨然 俨然:
(3)咸来问讯 咸: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14.桃花源是陶渊明描绘的美好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请概括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4分)
12.(1)敞亮的样子。(2)整齐的样子。(3)都。(4)邀请。
思路分析:这几个词结合语境不难翻译,其中的“然”应译为“……的样子”。
13.(1)老人和孩子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2)这个人(渔人) 一一为(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
思路分析:第(1)个句子难点在于用了借代修辞“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第(2)句是省略句,将省略内容补出就明白了。
【点评】对于文言句式要根据特点来译,尽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4.①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社会安定;②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平等自由;③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点评】本题为开放型题目。对于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结合课文不难回答。
2008黑龙江鸡西市: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属: 要: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答: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
答:
12.属:类 要:同“邀”,邀请。 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1分
13.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评分标准:(2分)重点词“乃”、“无论”翻译正确可得2分,各1分。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评分标准:(2分)每句 1分,错字不得分。
15.示例: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评分标准:(3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表述1分。
上一篇: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含答案)1
下一篇: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含答案)3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