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第十讲-中国近、现、当代音乐史讲义


作者:       来源于:艺术起点

 

第十讲

授课内容:

第六章  中国当代音乐

(公元1949年――公元1990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现代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对民间音乐家阿炳的音乐的抢救整理、对建国后传统民歌的收集整理、“五大”集成工作、对各民族民间乐种的整理抢救以及对民族乐器的改革的意义应有所掌握和认识

重点、难点:“五大”集成工作、对各民族民间乐种的整理抢救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概  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从这一天起,中华民族就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东方,显示出勃勃生机。伴随着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音乐的历史也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并揭开了新的、更加灿烂篇章。

    建国后的40余年,我国人民经历了大陆的解放和地方人民政权的建立以及“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民经济的初步改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及“反右斗争”、“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困难时期”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不同阶段。我国广大音乐工作者,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指引下,通过辛勤耕耘,社会主义音乐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音乐事业建设和人民音乐文化生活、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比建国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必然要受中国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它的发展是和中国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第二节  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丰富多采的传统音乐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形式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享有盛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的重视,政府动员了大批的音乐工作者,会同有关方面,共同对全国各民族的乐种、曲种和剧种进行了广泛、深入和全面的调查,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规模较大的调查活动有:1950年对江苏无锡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阿炳)的传谱和演奏技艺所进行的采录、整理工作,使其优秀的二胡曲、琵琶曲和演奏技术得以传世;1953年对“河曲民歌”的调查,以及对我国民歌大面积的搜集和整理工作;1956年前后在全国范围内对古琴音乐的调查,寻访了全国近百位古琴演奏家,搜集到一批重要的古谱文献,并通过“打谱”和录音,使已经绝响的《碣石调・幽兰》、《广陵散》等历史名曲得以复现。与此同时,开始汇编出版《古琴曲集》等历代琴谱史料文献;1957年对“孔庙音乐”(大成乐)的调查和整理;特别是对“侗族大歌”、“十二木卡姆”、“西安鼓乐”、“苏南吹打”、“浙东锣鼓”、“福建南音”以及“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等重要乐种的调查,不仅采录到大量的音乐历史资料,同时还发掘和抢救出一些濒临绝响的乐种、曲种和剧种以及历史上珍贵的乐曲;1957年――1959年对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中所进行的对各少数民族音乐的调查,以及60年代初开始为编辑《中国民歌集成》而展开的对全国各地民歌的系统调查,所取得的成果和收获十分喜人。

 

 

1对民间音乐家阿炳的音乐的抢救整理

    2对传统民歌的收集整理

1953年秋中央音乐学院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所采集组赴山西河曲一带对当地的民间音乐进行了调查很有成绩,这次调查搜集了大量的民间歌曲和戏曲资料,写出了《河曲民歌采访专集》。       

3“五大集成”工作

1960年的《中国民歌集成 》

粉碎“四人帮”后的“集成”工作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中国琴曲集成》

这5种“集成”,每种均按省、市、自治区分卷(即地方卷),如果全部出齐共达120多卷,共约3亿字。1995年前后分批出版。“五大集成”篇幅浩翰,具有史料性、学术性和实用性。

“五大集成”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全国各地的文化部门和音协,组织和动员了广大音乐工作者、民歌手、民间艺人、民族语言学家等专门人才,对各类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了抢救,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普查、调查,采录下大量的口碑资料(含乐器及与之有关的背景材料)。与此同时,我国广大音乐工作者还对各地、各民族的民间音乐进行研究,并从内容到形式、从形态特征到与人民生活的联系,扩展到“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比较学”乃至“心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仅《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各地搜集的民歌就有近30万首之多。编入《集成》地方卷的约35,000首。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初审、复审、终审工作已分批分期进行。《中国民间歌曲・湖北卷》、《中国民间歌曲・山西卷》等地方卷已经正式出版发行。《五大集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同时也为为我国培养和造就了一代专门人材,这是一笔无可估量的宝贵财富,对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对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对各民族民间乐种的整理抢救

“侗族大歌”

“西安鼓乐”

“十二木卡姆”

“苏南吹打”

“浙东锣鼓”

“福建南音”

“江南丝竹”

“广东音乐”

民族乐器的改革

其主要标志除民族乐器的生产工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和国家颁布了一部分乐器生产质量标准;

1954年和1959年先后在北京召开了两次大规模的乐器改革座谈会,推出了一批改革成果。

1956年国家轻工业部科学院所属的乐器研究所的成立,对我国乐器的改革和制造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我国的民族乐器,如古琴、古筝、琵琶、扬琴、二胡、笛、笙、芦笙、唢呐、管子等乐器的改革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乐器的改革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刺激了民族器乐的创作,我国五、六十年代民族器乐创作的繁荣与民族器乐的改革成就是分不开的。

作业:名词:五大集成、侗族大歌、十二木卡姆、福建南音

    简述建国后对民歌的收集整理

后记:

课后预习:第三节  声乐创作(上)




上一篇第十一讲-中国近、现、当代音乐史讲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