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轻阅读、重做题,造成一些考生现代文阅读得分不高——语文:分配好“看”与“做”的时间
学生常常有这样的烦恼:现代文阅读“会看不会做”。实际上“会看”是表面现象,大多语文生只是停留在“认字”层面上,也就是说只是看懂了字面意思,并没有真正看“懂”文字所承载的内在含义。
阅读要得高分,考场上如何分配“看文章”与“做题目”的“时间比”很重要。只有在看“懂”文章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做对题目。但现实中,学生们往往是轻阅读,重做题;快阅读,慢做题。假如我们把“看文章”与“做题目”的时间重新调整一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做到“三个读出”
现代文阅读,考生要舍得在“看文章”上花时间,牢牢把握“三个读出”:即读出主旨,读出结构,读出语言。
看完文章连这篇文章在“写什么”都不清楚,怎么能够做对题呢?一般来看,上海高考语文卷的第一篇文章侧重的是说明、议论,所以涉及的是说明的“对象”,阐述的“观点”;第二篇文章常常是文学作品中的散文,侧重的是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态度”和“情感”。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维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作者的思路是通过文章最显现的“结构”(主要是自然段落、句子)呈现出来的。我们阅读时,一定要明白,这个“主旨(内容、观点、情感)”是通过哪几个层次逐步表达(表现)出来的。如果在阅读时,不关注“结构”,那你基本上是在“云里雾里”看文章。
除了从宏观上关注“主旨”和“结构”以外,还要关注文章的“语言”,尤其是“逻辑性”语言。一般情况下,“形象性”语言较易引起考生注意,而那些逻辑性语言却常常被忽略。其实,逻辑性语言多与“结构”紧紧相连。文章中的“也”、“却”、“又”、“不仅……而且”、“但是”、“如果”等字词的运用,与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路有着紧密联系,也常常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地方。
要完成这些“阅读任务”,就要求每一位考生除了仔细地读,思考地读以外,必须养成“圈划着阅读”的习惯。有了这样的“前期工作”,再来做题,准确率会大大提高。
把握“六个重点”
此外,现代文阅读还要牢牢把握“六个重点”:即语义与修辞、观点与材料、开头与结尾、原因与结果、作用与特点、文本与拓展。
语义与修辞:即对词语的意义或修辞意义进行解释,是现代文阅读题中的“微观”题,常常是必考题。这类题目答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目和文章中的语言信息”。“语言信息”有直接感知的,也有间接感知的。尤其是那些隐含的、需要敏锐发觉的词语,只有在细读、慢读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它们。
观点与材料:“根据提供材料说出观点”是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一般有三种情况,即观点是上、下文中的某一句话;观点是上、下文的某些内容的概括;观点是上、下文全部内容的概括。考生要有“宏观”的阅读习惯。
开头与结尾:好文章讲究布局,讲究呼应。布局、呼应的精妙处,也是命题者关注的地方。考生在阅读文章时,要是始终顾“头”顾“尾”,顾“左”顾“右”。需要提醒的是,这类题目回答要“具体”。笼统地答“承上启下”、“前后呼应”基本上是“不得分”的。答题必须联系“这篇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即回答“承前”的是什么内容,“启后”的是什么内容,“前”呼应什么,“后”呼应什么。
上一篇: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答题前先了解命题思路
下一篇: 高考语文冲刺:如何在最后有很大提高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