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导语: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下面和小编来看看2017正定名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
宗白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了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地深刻而普遍地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其中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使人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整齐的步调、集中的意志。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往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①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有删改)
【注】①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1.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20分)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①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注】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射,娴将略 娴:熟习
B.逐贼危崖 危:高峻
C.督天下援兵 督:督促
D.次顺义 次:驻扎
5.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然事多□嗣昌、起潜挠
②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
③背负二十四矢□死
A.①因 ②且 ③乃 B.①为 ②而 ③以
C.①因 ②而 ③以 D.①为 ②且 ③乃
6.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士就像现代的作家写文章的,即文人。此外,还有武士、辩士、谋士等,而武士指一些学武的人,谋士就像现代的律师,辨士为别人出谋划策就像古代的军师。
B.尚方剑,即皇帝御用的宝剑,持有尚方宝剑的大臣,具有先斩后奏等代表皇权的权力。
C.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一般指早上7点到9点,未时指下午1点到3点。
D.“驿”此处指“驿站”,古时专供传递文书者或来往官吏中途住宿、补给、换马的处所。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
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3分)
(2)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4分)
(3)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11分)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10.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5分)
11.诗中第四句“日光穿竹翠玲珑”,有人认为这句景色描写实在妙极,但也有人认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好,你觉得哪种更好?请说明理由。(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11分)
南柯子 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2.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分)
1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 。”
(2)周敦颐《爱莲说》中被人们用来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4)辛弃疾《破阵子》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 , 。”
(5)《鱼我所欲也》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 , 。”
三、课内文言基础题(16分,每题2分)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纥以奇兵缭贼背。 缭:绕到
B.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 耽:沉溺
C.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当大不恭。 当:应当
D.大战,王师不利,委仗奔。 委:丢弃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以酒食茶彩,丈夫遗之布裤,妇人裙衫。 丈夫:男子
B.帝壮之,为流涕。 壮:意动,认为豪壮
C.孙华、白玄度等果竞来降,并具舟于河,师遂利涉。 具:全部
D.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丁:遭遇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 侵渔:掠夺
B.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 条:分条整理
C.遂大败,僵尸相属于道。 相属:相连接
D.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容:容许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将家子,深有智谋,观吾此举,将为济否? 济:成功
B.属隋师灭陈,瑰劝勇据岭南,求陈氏子孙立以为帝 属:正赶上
C.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 召:征召
D.自然帑藏充羡,稼穑丰登。 羡:盈余
1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天成初,薨于洛阳私第。
②裴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
③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
④建中二年,疾病,帝遣舒王到第传诏省问。
A.②和④项 B.②和③项 C.①和③项 D. ①和④项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 其:语气词,表推测,大概
B.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为:因为
C.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 且:将要
D.梁祖建号,以全义兼河阳节度使,封魏王 以:任用
21.下列划线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民之来者抚绥之,无重刑,无租税。
B.共得丁夫闲弓矢、枪剑者二万余人。
C.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D.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B.率师趋长安,次潏水上。贼守忠等军清渠左。
C.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
D.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每题2分)
2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许多家长和考生也关心复旦自主招生将有何变化。对此,学校负责人说出大快人心的消息,根据相关规定,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自主招生将限定规模,未来“千分考”将不再举行。
B.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牢不可破,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C.国家体操队的几位小将在世界锦标赛上表现出色,被誉为中国体操的明日黄花。
D.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一大批华裔教师将这段话奉为圭臬。
2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已经是73岁高龄了。这是别人含饴弄孙的年纪,但他以共产党员的历史担当和坚定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人们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是格格不入,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C.我们都是国家培育了多年的热血青年,一定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锻炼身体,一旦被祖国挑选为飞行员,就要肝胆相照,报效国家。
D.“五一”期间,各大城市服装市场热闹非凡,商家都摆出了积极迎战的姿态,除了引进质量优的产品外,还纷纷推出了降价、抽奖等促销活动,引得消费者慷慨解囊。
2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西方国家常常按捺不住冲动,在中国和中国领导人面前扮演教师爷的角色,这种好为人师往往源自傲慢因而碰壁。西方国家或许应该识相地放下身段。
B.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就住房、医疗和反腐 败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开言路,充分体现了委员日益增强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强烈的主人公责任感。
C.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D.村中的鼓楼曾两度被大火烧毁,自1982年重建后已然老态龙钟。而这里,早已不再是侗族村民唱歌、对歌的所在。
2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B.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C.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人们依法行使交通权利和义务,预防交通拥堵,保障道路畅通和道路安全。
D.2013年2月12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在博客中说,造假是藏不住的,无论是数量上的还是质量上的,早晚会集中暴露出来,现在暴露出来的仅是冰山一角。
2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索契之行创造了中国领导人赴境外出席国际赛事的新纪录,展示了中国高层崭新的形象,强化了俄罗斯民间对中国的友好和亲近。
B.美国官员虽然对安倍的右翼行径公开表示“失望”,但他们认为安倍的行为仍在可控范围之内,此时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朝核危机。
C.太阳能发电具有无污染、可再生、易安装、低成本等特点,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牧区、山区以及边远地区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优势。
D.“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家运营商竞争愈演愈烈,为抢占市场,击败对手,一家投入10亿元用于奖励使用其软件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
2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万企帮万村”行动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贫困村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帮助1万个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
B.以通俗的语言来解读《论语》,是否影响其学术含量,于丹教授近日在学校接受采访时予以坚决否定。
C.这是一届规模空前的国际艺术盛会,96个参展国家的数量打破了国际艺术双年展的纪录,688件参展作品,其整体艺术水平也比往届有所加大。
D.生态文明是全面、科学、系统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理念,是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重大战略抉择,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长期执政。
2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孔子认为,伦理道德是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准则,人不论何时、何地、何事都有伦理道德的约束与影响。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就是说, 。
A.伦理道德以仁为核心,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支柱,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一个君子在任何时刻都不应违背它。
B.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支柱,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它要求君子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
C.一个君子在任何时刻都不应违背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因为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支柱,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
D.仁在人类的精神文明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一个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违背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
30.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不能过,最好是什么都没有。
②庄子重视平衡、均匀、正常、自然,警惕过分、过度、极端、刻意,达到了绝对化的程度。
③那么从个人来说,无喜无悲最好,无功无过最佳,无得无失正好。
④他认为任何失常、任何过度、任何迁移即变味变质,都是灾难,用到人身上是伤身,用到时序上是伤时伤季伤寒暖。
⑤这个说法有一定效用,又有些空虚,令人赞之叹之。
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出坏人、盗贼固然可悲,出圣人、道德家也绝非吉兆。
A.④②③⑥①⑤B.②④①③⑥⑤
C.⑤②④⑥③①D.②①④⑥③⑤
五、作文
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枚果实孕育了三粒种子。果子成熟了,外壳开裂,它们要寻找各自的位置,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第一粒种子选择了高崖的缝隙,它顽强地发芽生根成长,最终长成一棵树,咬定青山,独立崖壁,令人惊叹感奋,诗人把它写成励志诗篇。第二粒种子选择了平原沃野的大路边,它同样发芽生根成长,终于长成一棵树,撑开了一片巨大的绿阴,为过往的行人搭起了一个天然的帐篷。第三粒种子随随便便地选择了一户人家的墙缝,它同样发芽生根成长,终于把这户人家的墙撑开了一条裂缝,后来裂缝越来越大,墙体变形、倾斜,最终墙倒了,树也倒了,还伤了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上一篇: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下一篇: 高二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含答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