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回来复习第一单元?下面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谋生 举目无亲 苦涩(shè) 难以下咽(yàn)
B.禁止 穷得够沧 倾注(qīng) 唾手可得(tuò)
C.高粱 龙肝凤胆 奔丧(sàng) 寄人篱下(lí)
D.清晰 懵懵懂懂 轮廓(kuò) 立锥之地(zhu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B.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颗很小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聚成爱的海洋。
C.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语言呆板,让人感觉不知所云,莫衷一是。
D.老师告诉我们:要讲究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3.下面对《背影》一文中作者所写到的四次流泪,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为家庭的不幸而流泪,是悲哀的泪)
B.……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被父亲的爱感动而流泪,是感动、悔恨的泪)
C.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因父亲“背影”的消逝而流泪,是高兴的泪)
D.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因为疼惜父亲而流泪,是伤心的泪)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B.衍太太是一个善良、朴实、疼爱孩子、精通礼节的人,鲁迅在《父亲的病》《琐记》《狗猫鼠》中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C.《鲁滨逊漂流记》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D.《格林童话》反映了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残、智慧与愚昧、勤劳与懒惰等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主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和美好的愿望。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_________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②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___,而是要在新的条件下继续深入地学习。
③学生激情满怀,展望新的生活_________。
A.审定 终止 历程
B.审定 终止 里程
C.审订 中止 里程
D.审订 中止 历程
6.综合性学习。(6分)
(1)写出与下文意思对应的排比句和对偶句。(3分)
“不怕慢,只怕站。”只要你上路,就会发现诱人的风景;只要你迈步,就会看到远
大的前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路,可以丰富你五彩的年华;迈步,___________。
(2)为旅游公司设计两条广告语,意思是欢迎国外游客到中国来观光,并要体现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传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阅读《背影》选段,回答问题。(11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批注示例:语言描写。在父亲的心目中,“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时刻需要嘱咐和照顾,读后能感受到一种含蓄而质朴的父爱。)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①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②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为什么“赶紧拭干了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段中两次写到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它可以谈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或赏析艺术特色,或质疑问难。参照示例,任选文中两处画线句作批注。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3分)
〔批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乏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蹚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荫下,几位老邻叙叙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汽,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有改动)
11.通读全文,说说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的题目是“姥姥的端午”,第⑨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是文章独具匠心之处。请仔细揣摩,分析这样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5济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母亲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得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候心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的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上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用手紧攥着她那像枯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地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片阳光……
(有改动)
15.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3分)
那长裙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出发是一声铿锵的号令,出发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出发要有方向,有了方向才不会盲动,有了方向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在前行中领略人生的风景。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题目:向____________出发
参考答案
1.D(A.“shè”应为sè;B.“穷得够沧”应为“穷得够呛”;C.“sàng”应为sāng。)
2.C(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与语境不符。)
3.C(“是高兴的泪”错。)
4.B(鲁迅笔下的衍太太是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角色。鲁迅在《父亲的病》和《琐记》里面提到过她。她怂恿孩子们冬天里去吃水缸里结的冰;她还鼓励孩子们“比赛打旋子”,还“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当她看到孩子的大人出来时,马上就会变换口吻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鲁迅对她充满了鄙视。)
5.B[审定:审查决定。审订:审阅修订。中止:(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终止:结束;停止。历程:经历的过程。里程:①路程;②指发展的过程。]
6.(1)只要你前进 就会领略(或“体会”或“感受”)成功的喜悦 可以展示你青春的风采(或“可以创造你美好的前程”)(本题实际上是根据前文仿写句子,仿写句子需注意:话题统一,修辞手法统一,句式特点统一,内容立意要高。)(2)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拟写广告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把握广告语的特点:①形式上讲求语言的简洁、整齐、和谐。简洁,是指句子简短、干脆、利落,句子不宜过长;整齐,是指句式整齐,一般用两句,最好是对偶句,或字数大致相当的语句;和谐,是指句子尽量用相同的韵脚,听起来和谐悦耳。②内容上讲求通俗。二是把握广告语拟写的三个原则:实事求是,主题突出,新颖独特。)
7.描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爬月台去买橘子的“背影”。(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本质的闪光的瞬间加以表现的选材方法,称为“截取法”。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使读者不仅可以看到“形”,而且可以洞察到“神”——父子之间的深情,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此类题可以用“某人做某事”的格式来概括。)
8.怕父亲看见伤心;怕别人笑话,自己难为情。(此类题的答案往往要到题干句子的前后去找。)
9.写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表达了离开父亲时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体现了相亲相爱的父子深情。(动作是心理活动的反映,能够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本题抓住“亲情”来分析即可。)
10.〔示例〕(批注①:)“攀”“缩”“微倾”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如此艰难地去买橘子,使这份真情感人至深。(批注②:)“扑泥土”补写了过铁道的艰难,“轻松”是尽到父亲责任后的踏实、满足。(批注③:)语言描写,惦念儿子路途的平安。(从字词的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思想情感等某一方面批注即可。)
11.“从老家搬到城里”时的“姥姥的端午”;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的端午”;姥姥去世“次年”的“姥姥的端午”。(作答本题,需要把文章中有关写“姥姥的端午”的文字都筛选出来,然后再提取主要信息并进行整合概括。)
1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姥姥的端午”比作“一尺鲜洁的水”,形象地表现了姥姥勤劳、能干、慈爱的品格,她的品格将永久地激励、影响着“我”,让“我”永生不忘。(赏析句子的方法主要是先分析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或采用的描写方法,然后再分析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
13.(1)运用想象和虚写,描写了姥姥年轻时的秀丽形象。(2)运用环境描写烘托姥姥年轻时的秀丽形象。(3)用村姑的秀丽来衬托姥姥品行的美好。(4)补写出姥姥的外形,使姥姥的形象更加丰满。(第⑨段的内容虽然没有直接来写姥姥,但它是从侧面来烘托姥姥的,所以要从侧面描写的烘托作用来切入分析。)
14.(1)“姥姥的端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2)刻画的对象就是姥姥,所以用“姥姥的端午”为题。(3)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使文章笔力更加集中。(4)“姥姥的端午”是个意象,文章就是通过这个意象来刻画人物的。(5)“姥姥的端午”凝聚着“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本题可从写作手法、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等方面来理解。文章围绕“姥姥的端午”来构思,这是文章的线索;文章主要是写姥姥的,所以题目用的是“姥姥的端午”;端午只是一个意象,作者是在借这个节日来写姥姥。)
15.(示例)主要讲述了母亲给“我”打电话以及送蒸菜的事情,表达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题目不仅运用象征手法,用“最温暖的一片阳光”象征母亲、母爱,而且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文章的结尾作者说“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片阳光”,由此可以推断,题目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最温暖的阳光”象征母亲,象征伟大的母爱。围绕这一中心,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题目的好处。)
16.(1)(示例)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母亲着急赶来给“我”送蒸菜时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2)(示例)洗,是“冲洗”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母亲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变老。此处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岁月的无情以及“我”的伤感。[(1)这句话是写母亲着急地给“我”送来“我”爱吃的蒸菜时的外貌描写,由此想到母亲“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可见母亲对“我”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2)“洗”本来是“冲洗”的意思,在这里巧妙地写出了随着时光的流逝,母亲慢慢变老了,表达了“我”的伤感之情。]
17.(示例)只要有母亲在,就会有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发生。文中是指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克服重重困难,采摘野菜并做好美味的蒸菜给“我”送来,令“我”震撼。这句话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侧重分析句子在表达方面的作用。第③段主要记叙了母亲给“我”送蒸菜,因为“我”爱吃母亲做的蒸菜,八十多岁的母亲,竟然能克服重重困难,亲自采摘、蒸熟并给“我”送来,这实在是太让人震惊了。作者叙述之后,用这一句议论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对母亲的感激。)
18.(示例一)对比的写法。如文章开篇写母亲主动给“我”打电话和结尾“我”主动给母亲打电话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示例二)插叙的写法。文章插叙了母亲过去的生活经历,使文章内容充实,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出母亲一生的艰辛,更为真切感人。(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的特色,选“其中一点”作答,要求很宽泛,可以从全篇入手,也可以从其中的一段或一个场景写出自己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的发现和见解,如对比手法、插叙的运用、前后的照应等。)
19.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能引导同学们树立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能发挥同学们的个性特点。立意角度多,选材范围广。
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梦想”“诚信”“明天”等。
其次要理解“出发”的含义。“出发”是指“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对“出发”的理解:是思考后付诸行动的意思。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地,可以是具体的地点,比如登到山顶,但最好是一种虚化的人生目标,比如投身书海、畅游自然、唤醒道德、重拾信心等。
几种展开思路:为什么要出发?怎样出发?在展开思路时,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出发”“怎样出发”这两个问题中选取一个作为论述的角度,把“为什么”或“怎么样”的理由想清楚,这样立论就有了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寻找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模式,就可以写成一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的文章了。
例文:
向理想出发
在这个世界上有着一种最神奇美妙的东西:它像黑暗的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指引着无数迷路者向它前行;它像弥漫着薄雾的苍茫大海中时隐时现的闪烁的灯塔,召唤着无数船只向它远航;它像幽深的山洞深处埋藏着的时不时反射出诱人的光芒,吸引着无数探宝者向它挖掘。许多人为了它而痴迷追求,为了它而执着探索,为了它而努力拼搏,为了它而艰苦奋斗;许多人因为他而功成名就,因为它而攀上高峰,因为它而事业有成,因为它而成就举世瞩目的丰功伟业。它就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理想。出发,是一个美丽的名词。我喜欢出发,因为出发总带着对前方的好奇,对未来的探索。人生中有许多次的失败,失败后的我们应该更加的成熟。带着这一份成熟,我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向理想出发,去实现青春的梦想。
汪国真曾说:“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所以,我喜欢出发,去寻找不同的风景!让我们向着理想出发,去探寻新的风景。
出发,实现理想,我们需要乐观的心态。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曾发明了一千多样东西。一次,他的实验室因为实验而失火,火灾把他的实验室烧了个精光。他的妻子担心他,在灾后寻找他,只见他站在废墟中,妻子正想安慰他时,他仅仅说了一句话:“上帝真厉害,知道我理不清头绪,让这一切都回到了原处,让我重新开始新的研究。”火灾后的两个月后,爱迪生着手推出了他的留声机。
向理想出发,我们需要乐观积极,努力进取。
向理想出发,实现理想,我们需要无畏的勇气。
向理想出发,需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需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敢,需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
朋友,在遇到困难时,带上你满心的勇气,向理想出发,去实现你心中的理想吧!
上一篇: 2017年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附答案)
下一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综合复习试题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