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2017高三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2017高三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第I 卷 阅读题(71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中。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一方是缺席的。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现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而并未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内人的不在场,因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他对她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有词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是对这一意象的处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 年第1 期,有删改)

1.关于“帘”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状态各异,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B.帘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似海”,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

C.帘的妙处在于它隔未全隔,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这与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有关。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双重内涵。

D.宋词中的帘意象,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一个原因是词这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个原因是与宋代士人的心态有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C.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无聊、慵倦。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D.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对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B.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密的渴望被点燃。

C.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折磨感。

D.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傒斯幼贫,读书尤刻苦,昼夜不少懈,父子自为师友,由是贯通百氏,早有文名。大德间,稍出游湘、汉,程钜夫、卢挚,先后为湖南宪长,咸器重之,钜夫因妻以从.妹.。延祐初,钜夫、挚列荐于朝,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平章李孟监修国史,读其所撰《功臣列传》,叹日:“是方可名史笔!”升应奉翰林文字,仍兼编修,迁国子助教,复留为应奉。南归省母,旋复召还。傒斯凡三入翰.林.,朝廷之事,台阁之仪,靡不闲习,集贤学士王约谓:“与傒斯谈治道,大起人意,授之以政,当无施不可。”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为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每中书奏用儒臣,必问曰:“其材何如揭曼硕?”间出所上《太平政要》以示台臣,曰:“此朕授经郎揭曼硕所进也。”其见亲重如此。富州地不产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为募淘金户三百,而以其人总之,散往他郡,采金以献,岁课自四两累增至四十九两。其人既死,而三百户所存无什一,又贫不聊生,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民多以是破产。中书因傒斯言,遂蠲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

傒斯少处穷约,事亲菽水粗具而必得其欢心,暨有禄入,衣食稍逾于前,辄愀然日:“吾亲未尝享是也。”故平生清俭,至老不渝。友于兄弟,终始无间言。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食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揜覆也。为文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大典册,及元勋茂德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殊方绝域,咸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云。

(节选自《元史·揭傒斯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揜覆也

B.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揜覆也

C.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揜覆也

D.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揜覆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妹,就是堂妹。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未能及第者。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奏章,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

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揭傒斯在诗文、书法方面皆有成就。他年轻时就有文名,受到程钜夫、卢挚等名公显宦的器重;卢挚因此还把堂妹嫁给他做妻子。

B.揭傒斯在史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监修国史的李孟读了他撰写的《功臣列传》,赞叹其为史家笔法。集贤学士王约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

C.揭傒斯受到皇帝信任和赏识。他担任授经郎教授功勋大臣及皇亲国戚的子孙读书,每当中书省推荐官员,皇帝都会拿揭傒斯来做比较。

D.揭傒斯非常孝顺,一生清廉节俭。他有了俸禄以后,生活稍微好一点,就会想到他的父母,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享受到这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5 分)

译文:

(2)中书因侯斯言,遂蠲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题。

浣溪沙 晏几道(北宋)

唱得红梅①字字香,柳枝桃叶②尽深藏。遏云③声里送离觞。

才听便拚④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

【注】①“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类,多述离情。②“柳枝”,指乐府《杨柳枝》曲,亦指歌女名;“桃叶”,

晋朝王献之爱妾之名,临江相别时王献之作《桃叶歌》。③《列子·汤问》载,秦青唱歌送薛谭,“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④“拚”(pàn),甘愿、不顾惜。

8.词的上阕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修辞手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 分)

答:

9.一般的送别诗词,常借离别之景,抒离别之情。而同为送别词,此词的写法却很新巧,请就这一点,分别结合上下片的内容作简要赏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

是: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痛惜后人不知汲取教训,必将让再后来的人为之扼腕叹息的句子

是: , 。

(3)《离骚》节选的开篇两句“ , ”,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文情绪的抒发奠定了基

调。它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4)《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

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4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国学大师汤一介

汤一介祖籍湖北,1927 年生于天津。汤氏一族是湖北黄梅的诗书之家,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为家训。

天资聪颖的汤一介早在读高中时便思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讨一些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撰写了《论死》《论善》《论生意义》等一些展露哲学家天赋的文章。

1946 年,汤一介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北大,汤一介仍然保持着勤学苦读的习惯,并很快崭露头角。改革开放以后,汤一介迎来了个人学术生涯的春天。在很多人心灵滞塞、头脑僵固的时候,汤一介决心要成为一个思想独立的学者,决心要突出重围,走出哲学研究的困境。

1981 年,汤一介在北京大学首开选修课《魏晋时期的玄学和佛教、道教》。这个题目不仅涉及玄学,还涉及佛教跟道教的关系等问题,难度相当大。为了成功开讲,他每天“做功课”到很晚,几乎没有一天能在夜里两点钟以前就寝。而这样一门可能“相当枯燥”的课程。却被他讲得有声有色。之后,他又相继出版了《郭象与魏晋玄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这些都成为研究中国哲学绕不开的著作。⑷

1983 年,第17 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会上特设了中国哲学的圆桌会议专场。汤一介以“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可能性”为题作演讲。他认为: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儒家的这几个中心理念都没有失去现代意义,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1993 年,美国“文明冲突论”,汤一介立即对此予以批评和回应。早已习惯“用自己的脑子来思考问题”的汤一介,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来批判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他指出:不同文化可以不同,但可以和谐相处。那么,不同观念、背景下的文化共处如何实现?汤一介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对话。只有互相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取得共识。

汤一介曾广泛参加众多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他在纽约第四届国际中国哲学讨论会、汉堡第十九届亚洲与北非国际讨论会等众多哲学会议上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并受邀到纽约州立大学、德国、荷兰等地交流讲学。

1984 年,以北京大学哲学系为核心,组建了中国文化书院,汤一介任院长。书院的宗旨是“继承并发扬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书院举办了四届反响巨大的“文化系列讲习班”,还举办了有数万名学员参加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函授班,强化了当时的文化思想意识。

2010 年,北大儒学研究院揭牌成立,汤一介又挑起重担,出任首任院长。他认为哲学家要关注到现实社会有哪些重要问题要解决,“我们现在对各种学科的解释用的是西方的解释学,能不能做出一个中国解释学的框架,这是迫切需要的。

根据中国现实的情况,我们既然有儒家传统,又有马克思主义,可以整合起来解决中国自己存在的问题。”

在汤一介家中,四壁皆为书架。他说自己另外还有四个地方存放书籍,两个是办公室,一个是租的房子,此外还买了一个房子专门用来装书。他不承认自己是“大师”:“我说现在没有大师,因为还没一个思想体系被普遍接受,还没出过一本影响世界的划时代著作。”编纂《儒藏》是汤一介的夙愿,20 世纪80 年代末他就曾提出这一课题。“在中国历史上有儒释道三家,现在有《佛藏》《道藏》,但一直没有《儒藏》。中华民族要复兴,从儒释道三家讲,儒学在历史上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应该做的时候了。”

2002 年,北京大学提出《儒藏》编撰课题。第二年,作为教育部的重大项目,《儒藏》编撰正式启动,汤一介受命出任《儒藏》编纂工作首席专家,这一年他76 岁。

“后来我想,光因历史上没有《儒藏》,就来编一部《儒藏》虽也是一个理由,但是更深层的理由,是儒家思想里有相当多的对我国今后发展很有意义的思想资源,我想给大家准备一套材料,让大家来研究它。”汤一介说,还有一个让他必须要做这件事的原因,是出于中国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佛藏》从宋朝起一直到现在,至少编了二十多种,但现在通用的是日本人编的《大正藏》。所以我们应该编出一本让世界通用的《儒藏》。”

汤一介不以金钱、名誉、地位为意,而是汲汲遑遑地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诸永世而恪尽一介书生之绵薄微力,兢兢业业地为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添砖加瓦,其志永固,其情可感,其愿撼天。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的名字叫‘一介’,大概是父亲希望我做一个书生,我实际也算是做了一个书生吧。”纵观这一生,汤一介说。(摘自《一介书生汤一介》)

②《儒藏》收入近500 部儒学典籍精华编(约1.5 亿字)和近5000 部儒家典籍(约10 亿字),以及著录万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总目》,是最齐备和最完整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的总汇。汤一介是《儒藏》项目的总负责人。(摘自《儒藏项目专家汤一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汤一介出身于诗书之家,天资聪颖,北大“相当枯燥”的选修课程《魏晋时期的玄学和佛教、道教》,也被他讲得有声有色。

B.从创建中华文化书院推动文化启蒙,到弘扬儒学、编纂《儒藏》,汤一介把做学问与时代赋予的使命融为一体,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C.汤一介认为,儒学的中心理念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能发展,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探索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D.汤一介一生倡导的“和而不同”“普遍和谐”“中国解释学”等诸多前瞻性的理念,推动了学术界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讨

论。

E.汤一介恪守“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家训,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诸永世而殚精竭虑,76 岁仍然受命编纂《儒藏》。

(2)汤一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答:

(3)汤一介为什么要编纂《儒藏》?请简要回答。(6 分)

答:

(4)汤一介的学者风范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第II 卷 表达题(79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①车市进入“金九银十”,希望在产品和服务上 ,拉动需求。各大网站为您采集了各地最新热车降价行

情,供您参考。

②从“引资”到“选资”,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我国双向投资开启 的新航程,奏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

济深度互动的“共赢曲”。

③未来,国有企业应发挥这个优势,不断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带动基建、研发、材料等多个领域形成 的

格局。

A.齐头并进 双管齐下 并驾齐驱

B.并驾齐驱 双管齐下 齐头并进

C.双管齐下 并驾齐驱 齐头并进

D.并驾齐驱 齐头并进 双管齐下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汗腺功能不正常,当人体处在高热状态时,汗腺就不能发挥分泌汗液,人就会发高烧,心、脑、肝、肾及血液系统受损。

B.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胜后,她高兴地对记者说,中国是缅甸的重要邻国,应该重视开展与中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C.被誉为“象牙塔”的校园,往往被视作思想净土、道德高地,同时它也承载了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它对人们充满深切期待。

D.有专家指出,人们如果改变久坐、熬夜、不爱吃水果、爱喝滚烫水等不良生活习惯,就会被从“癌症候选人”的名单里删除。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那些认为宣扬二十四孝就是鼓励天下的子女们真的去“卧冰求鲤”的观点是荒谬的。正如今天我们教小孩子“凿

壁偷光”的故事只是为了让他们明白要努力学习的道理而不是让他们去在家里的墙壁上砸一个窟窿一样,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二十四孝只是描绘一群人的孝行(当然,“埋儿奉母”的不算)的总和,其目的是让我们了解到孝的重要,为人子女应该尽孝的道理,。

A.而绝不是要将二十四孝作为评价一个人“孝”与否的标准,更不是要人去机械的模仿

B.而绝不仅是要人去机械的模仿,而且是要将二十四孝作为评价一个人“孝”与否的标准

C.而绝不是要人去机械的模仿,更不是要将二十四孝作为评价一个人“孝”与否的标准

D.不是要人去机械的模仿,而是要将二十四孝作为评价一个人“孝”与否的标准

1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 个字。(5分)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① 。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用来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 ② 。这个比喻十分经典, ③ 。

答:

16.下面是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曾提出的一种激励模式的示意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不超过60 字。(5 分)

六、写作(60 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 分)

在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中,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不利的情况下,先后战胜劲敌巴西队和塞尔维亚队,出人意料的夺得冠军。令中国女排在12 年后重回世界排坛巅峰地位,令中国人重振民族自豪感。赛后,人们再度开始讨论“女排精神”这个30 多年前首次出现的词汇。

1981 年的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战胜日本队为中国人创造了英雄形象,庆祝夺冠的活动迅速转变成了一项全国性的“学习女排”精神的运动。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但是,作为缔造出“女排精神”的老一代女排领军人物,现在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夺冠后接受央视的采访时坦言:“其实我很少和她们(年轻队员)说老女排。”在另一次采访中郎平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B(“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错,可及,可逾越,但并不容易。)

2. D(“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说法过于绝对,第5 段最后“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

更加纯洁和真挚”。)

3. C(“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错,应该是当事人的心态、视角。)

4.D(3 分)

5.C 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奏章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3 分)

6.A 是程钜夫把堂妹嫁给他做妻子。(3 分)

7.(10 分)

(1)文宗经常驾临阁中,有咨询的问题,揭傒斯的回答都能使皇帝满意,文宗常常用字号称

呼他,而不称呼他的名。

(“幸”“访”“名”各1 分,语意2 分,共5 分)

(2)中书省根据傒斯的建议,于是免除这项征调,老百姓依靠这点得到恢复,富州人至今感

恩傒斯。

(“因”“ 蠲”“德”各1 分,语意2 分,共5 分)

8.修辞手法有:通感、对比、夸张、双关。

①通感 “红”添色彩,让读者由乐曲之名联想到红梅热烈绽放、鲜丽诗意的画面;“香”

添味道,以红梅之香写其乐声,生动别致地表现出其歌声甜美动人。听觉与视觉、嗅觉交织

起来,使描绘的乐曲更富艺术魅力。②对比 其他歌女所唱的《桃叶歌》《杨柳枝》与这位

姑娘所唱的《梅花》进行对比,更显出这位歌女歌声不同凡响,情感真挚美丽,与后面的“遏

声云里”相呼应,衔接紧密自然。

③夸张 描绘歌曲阻遏行云,更加突显出这位歌女歌声高亢动人,离别之情热烈深沉。

④双关 “柳枝”、“桃叶”既可指曲名,亦可指人名,语意双关,表达离情、歌声更加含蓄

有味,同时,也巧妙地进行了对比,使表意变得丰富起来。

9.①上片,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托出悲离伤别的感伤,虚实相生,别有韵

味。(3 分)②下片,用独特的细节来表现离情别绪。如歌女欲歌之时,作者没有描述伤感

之语,而是描绘修长眉黛,间接显现出歌女离别时的脉脉深情;结尾句行人听歌以玉钗按拍

击节,曲终钗断,“分钗”暗示“分离”,表达出离人凄绝之情,其味更是有余不尽了。(3

分)

10.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1.【参考答案】

(1)答B 给2 分,答E 给2 分,(A 项,能把课程讲得有声有色的主要原因是他勤奋刻

苦,文本中有“他每天‘做功课’到很晚,几乎没有一天能在夜里两点钟以前就寝”的信息。

C 项,还要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才能解决问题,文本中有“我们既然有儒家传统,又

有马克思主义,可以整合起来解决中国自己存在的问题”的信息。D 项,以偏概全,这些理

念是汤一介晚年提出的,而非“一生倡导的”。)

(2)①推进国际化。广泛开展国际对话与交流,让世界了解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②

推进现代化。组建中国文化书院,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③推进本土(中国)化。成

立北大儒学研究院,整合儒家传统和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自己存在的问题。(每点2 分,共

6 分)

(3)①弥补历史缺憾。在中国历史上有儒释道三家,但现在只有《佛藏》《道藏》,而

一直没有《儒藏》。②满足未来需要。儒家思想里有相当多的思想资源对我国今后的发展很

有意义,编纂《儒藏》,有助于大家的研究。③担起中国责任。儒学源于中国,出于荣誉感

和责任感,中国人应该编出一本让世界通用的《儒藏》。(每点2 分,共6 分)

(4)①心系国运,目光远大。②淡泊名利,守志不移。③思想独立,坚持主见。④事不避

难,义不逃责。⑤勤勉敬业,执着追求。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每点1 分,阐释共2 分)

12.C(双管齐下: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并驾齐驱:形容齐

步前进;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齐头并进:有几个事情或

多方面同时进行或不分先后地同时进行。)

13.D(A 成分残缺,“发挥分泌汗液”后面加“的作用”。B 搭配不当,“开展……关系”改成

“发展……关系”。C 不合逻辑,将“它对人们”改为“人们对它”。)

14.C

15.①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②在接收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③形象地描

述了三者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答出一空给1 分,两空给3 分,三空给5 分)

(根据前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可以推知①句谈的是嵌入式系统的作用;再根据前

面“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和“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可以进一步推知①句谈的是嵌

入式系统对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发展的作用。根据前句“网络就是用来传递信息的神经

系统”,可以推知②句谈的是嵌入式系统作为“人的大脑”的作用。根据“这个比喻十分经

典”这一总括性的语言提示,可以推知③句是对“这个比喻”的概括和总结。)

16. 用激励激发努力(1 分),如果又有正确的方向和必备的技能,势必产生绩效(2 分),

而公平地评价绩效又能使人感到满足,让人更加努力(2 分)。




上一篇2017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高二语文上学期练习试题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