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同步练习(带解析)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现代文的学习中艺术手法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内容,以下是第二单元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同步练习,请大家认真进行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先秦哲学家荀子写过一篇文章,叫《劝学》。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②”。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

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在两千年前所正确地指出的。

1.“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这句话的主语是 。

2.“‘虚’和‘实’的辩证统一”用一个成语概括的话,哪个成语好?

3.自然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流派以谁为代表?他的作品你知道吗?

4.在中国文学史上,你所知道的形式主义的艺术派别有哪些?

5.这四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二、阅读下文,完成6~8题。

但王渔洋、赵执信都以轻视的口吻说着雕塑绘画,好像它们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这是大大的误解。中国大画家所画的龙正是像赵执信所要求的,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这虚实相结合的手法。例如近年出土的晚周帛画凤夔人物、汉石刻人物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宋李公麟《免胄图》、元颜辉《钟馗出猎图》、明徐渭《驴背吟诗》,这些赫赫名迹都是很好的例子。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正像中国舞台上的表演一样。(汉画上正有不少舞蹈和戏剧表演。)

6.“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这虚实相结合的手法”,这手法是什么手法?

7.具体到那些“赫赫名迹”上,是怎样处理“虚实相生”的?

8.你能根据你的生活观察,描述一个虚实相生的例子吗?这例子可以是生活中所见,可以是古今画作、摄影作品,也可以是影视、音乐,只要合乎这一题旨即可。

三、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筌》(这是中国绘画美学里的一部杰作)里说得很好,而这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里处理空间的方法,也让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是有独创性的,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而这种艺术表演方式又是和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方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境,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个“真境逼”是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的,不是自然主义里所谓逼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真”“神”“美”在这里是一体。

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我最近看到故宫陈列的齐白石画册里的一幅画上,画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

9.“这种艺术表演方式又是和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这话的意思用笪重光的话可以概括,请找出来。(不超过12字)

10.“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这话玄妙有致,该怎样理解?

11.《秋江》剧里一支桨和白石画里一只鸟,却能引起审美者无限的妙思,这里表现了中国艺术的什么特点?

12.据说宋徽宗时曾为画家们命题“深山藏古寺”,若按“虚实相生”的原则,怎样画能体现出一个“藏”字?

参考答案

一、1.不全不粹(“之”应读长音,用在主谓之间,不能在“不足”后断开)

2.相反相成(或虚实相生、阴阳相生)。

3.左拉;《德莱丝·拉甘》《玛德兰·费拉》和《卢贡—马卡尔家族》。

4.汉代大赋、齐梁诗风等。

5.艺术应该是全和粹的辩证统一。(意思对即可)

二、6.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7.在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

8.如“此时无声胜有声”,又如《读者》1997年第11期封面上的小鸟……

三、9.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10.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使人忘掉了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

11.中国艺术在空间的处理上,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而是以“空景”表现。

12.略(原画中画了一个担水上山的和尚)

第二单元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同步练习的内容及答案解析就分享到这里,本站希望对大家提高成绩有帮助。




上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同步练习(带解析)

下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谈中国诗同步练习(带解析)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