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湘教版五年级下:《春》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湘教版五年级下:《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能流利地通读全文。

3.了解文章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大自然一年四季的风景图。

2.激情导入,课时分配。(课件)

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当人们沐浴着春风和阳光享受着鲜花和绿草,便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杜甫《春夜喜雨》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牧《江南春》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韩愈《初春小雨》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朱自清赞春的散文《春》。全文以作者喜春赞春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二、简介作者(课件)

三、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

3.正音正字,解词(课件)。

4.齐读课文。

四、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课件)

五、学生写字。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复习生字,听写过关。2.大声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

二、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个词语明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课件10.11)

三、精读第二部分。

1.齐读2-7自然段,按顺序说说文中描写的对象。(课件9)

2.第二自然段——春醒图(课件12)

3.第三自然段——春草图(课件13)

4.第四自然段——春花图(课件14)强调修辞手法,见教案。

5.第五自然段——春风图(课件15)见教案。

6.第六自然段——春雨图(课件16)见教案分析。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1-4自然段。

二、学习春人图

齐读第7自然段(课件17)教案分析p5

三、讲读第三部分

1.齐读8-10自然段。

2.(课件18)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是娇美的;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是有活力的。

四、总结写作手法(课件19)

1.究色彩的配合

2.究修辞的搭配

3.究感觉的融合

五、总结全文

1.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征?

作者描绘了春天里的草、花、风、雨、人。

春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春花:竞相开放,繁荣景象。

春风:和暖,清新 。

春雨:轻柔细密,绵绵不断。

春人:蓬勃向上

2.文的最后三段话,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描绘了春天的特征。

从刚落地的娃娃(新),

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美)

健壮的青年(力)

3.作者在描绘春景时,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憧憬美好未来的感情。

六、课堂拓展。(课件21)

板书设计 总写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分写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

作业布置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教学反思:(记述教学的成功与遗憾、乐趣与困惑)

我设计的《春》的第一课时是一堂品读课,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的,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

开始上课导入新课后,学生观赏一年四季的各种景物变化,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它使得课堂教学容量增加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的对象,爱春之情油然而生。 接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让学生感受这篇优美散文的构思之美。然后要求学生自由发问,互相解答。这下课堂热闹起来了,学生提的问题非常之多 。




上一篇马及时《王几何》原文阅读

下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