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特别的作业》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讲的是老师布置一项别开生面的作业,让孩子们找春天,多数孩子拿回柳枝、小花之类的东西,而小丽拿回的是一幅画着玉兰花的画。小龙捉来了蜜蜂,却是想着等会要把它放了的。他们简单的言行中流露的是对自然万物的珍惜爱护。
很明显,这是一篇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题的文章,引导孩子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必定要做的事。但是否让这条情感线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呢?近年来,小语界专家呼吁,阅读教学,应减少致力于对知识的传递,内容的分析,而更应该努力寻求在语言学习中形成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实现从“教课文”到“教阅读”的转型。因此,我认为,语文是言与文的结合体,情感本身就流淌在语言文字之间。品味文字,胜于空洞说教。我努力让孩子们“一入课堂便语文”。
一、如导入新课时,交流平时的作业,目的在于和课题中的“特别”形成对比。同时,在交流中,我出示“一项作业”,并不断强化运用,是为了在不觉间渗透这个比较陌生的量词的用法。而这个“一项作业”也贯穿了课堂的始终。
二、质疑能力的培养是老师们较为重视的。但却存在着虚晃一枪的情况。今天我在出示课题后,也让学生据题质疑,但之后的教学是围绕着解疑进行。如先解决“作业是什么”、“有什么特别”,接着重点围绕“作业做得怎么样”展开教学。
三、但这个教学中,我又把“有( )的( )”这个句式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抓手,进行重点训练。选取这个训练点是因为,这篇课文文质都很一般,别的地方都很简单。唯独这处有嚼头,是学生尚欠缺的能力所在。且这个句式有点特别,和平常的“有……有……”有着本质的区别。落脚点是放在动词和方位上,如“放在铅笔盒里的杨花”。
这个训练点的设计我分四个层次进行:
一、读这组句子,发现其中的奥秘;
二、把“用水碗盛的紫丁香”试着换成“盛在水碗的紫丁香”;
三、把小丽小龙的作业也用这样的句式来改一改;
四、感受春天之美,用上“有( )的( )”句式来说,并写一写自己将要画的画。经过这么几个回合,学生对这个句式的运用有了质的提高。这个训练的过程是充分展开的。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成的。”因此,让学生亲历过程,是生本课堂的重要理念。一课一得,长此以往,学生的素养必然有效提高。
正如周一贯先生所言: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经过积极主动乃至艰苦的思维过程,有时候尽管也可以呈现出一种流畅有序、环环紧扣的课堂局面,但这很可能只是一种粉刷的和谐,一种惰性的通达。
四、至于小丽为什么要画一幅画,小龙把蜜蜂关在盒子里,我认为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点困难。因此,我在朗读中创设了个对话情境:“直接摘一朵玉兰花多简单呀,可她不摘,而是去画,为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
而与小龙对话“这是你画的春天吗?为什么蜜蜂就是春天?那你还把它关在盒子里?”经过这样的交流,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他们的用意所在,并为之动容,情感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
五、我认为在板书设计得也较为巧妙,六个代表春天的景物分别为一花瓣,随着学生的交流组成一朵绚烂的花,花蕊是一张满意的笑脸,多种意味蕴含其中,相信学生也会有别样的感觉。
纵观这课教学,我认为自己始终在带领孩子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是一堂能力取向的课堂,是散发语文芬芳的课堂。但是,因为经验的不足与课堂调控能力的欠缺,课堂也留下了不少遗憾。
缺点之一:课堂语言累赘
这是我课堂教学中一个很大的“毛病”。通常自己讲完一遍后还不放心,关键的地方还要啰嗦几句,学生回答问题后我也忍不住要重复,既浪费时间,又制造听觉疲劳。
缺点之二:细节处引导处理不足
细节的处理往往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既可以体现教师自身的能力,又是师生沟通的平台。例如这节课,我的多音字教学环节本来是放在前面的,由于我很紧张把这一环节漏掉了,但是在出示课文8.9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多音字,学生找到了“只”,我只是“哦”了一下就让他座下,继续让学生找,当时密密麻麻的字可能学生也有点蒙了,顿时让课堂气氛有点冷场,过了一会儿才有个学生找到我想要的答案“扇”。
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对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做一些肯定,再问同学们“还有个多音字藏在这一句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再让学生找,这样范围小一点,学生也容易发现,课堂也就不会有冷场的现象了。
缺点之三:评价语简单、笼统
教师课堂评价语的主要功能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而我一味地用“标准式”的“不错”“很好”“真了不起”等简单、笼统的语言来评价,煽动不了学生激情的,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如果我的评价语风趣幽默点,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这些都成为我今后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我喜欢语文,也喜欢带着孩子们学语文。且行且思,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相信自己,会渐渐成长。
本文来源于本站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上一篇: 一年级下册《纪念》教学反思
下一篇: 一年级下册《特别的作业》教学分析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