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技能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3、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
德育目标:感受冰塔林的壮美,体会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
教学方法: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识记课文主要词语,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教学重点:解游记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解游记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 课上三分钟: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党的基本路线。
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长江,位于我国境内,全长6380公里,发源于我国青海唐古拉山各拉丹冬,流经11个省区,是中国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长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和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国的“母亲河”。长江作为一个符号,是祖国的象征,由于它的灵性,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赞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板书课题、作者)
2、明确目标
(1)识记课文主要词语,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解游记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1)速读课文,积累文中基础词语。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划分文章结构,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4、小组探究
5、(教师)检查指导。
上一篇: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案2
下一篇: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3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