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童区寄传》教案10(2课时)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二课:《童区寄传》(2课时)

预习展示:

1.了解作者相关情况

2.积累文言词语

3.能提出若干问题

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课文大意,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

评价任务:

1.正确流利诵读课文。

2.积累文中文言现象,疏通文意。

3.分析区寄形象。

4.探究区寄做法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

1.作家作品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宗元非常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载道,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成的完美结合,强调作家创作上的严肃性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参与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写过一系列山水游记,总称“永州八记”。后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2.写作背景:《童区寄传》是在柳宗元第二次贬官柳州时所作。这时他再次失意,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政治热情。柳州当时人烟稀少且蛮荒落后,是个民不聊生的地方,且社会非常不平等,许多人被贩卖当奴隶。然而当政者却只顾私利而不顾百姓的痛苦,因此他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

区(ōu)郴州(chēn)荛(ráo)

布囊(náng)骇(hài)遽(jù)僮(tóng)

疮(chuāng)惮(dàn)大号(háo)

2.读准节奏

(1)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2)吏/护/还之乡

(3)复/取刃/杀市者

(4)是儿/少/秦武阳二岁

3.解释题目,理解词语

童/区寄/传

传: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一般只为有声名、有地位的人立传。这篇“传”却是为一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写的。

4.听朗读,正字音,明节奏

三、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1.通假字

之虚所卖之(“虚”通“墟”)

寄伪儿啼,恐栗(“栗”通“慄”,发抖)

州白大府(“大”通“太”)

2.古今异义

贼易之:易:古:轻视;今:容易

一人去为市市:古:买卖;今:集市

童微伺其睡微:古:偷偷地;今:小

与其杀是僮是:古:这,这个;今:句中表判断的词

3.一词多义

之虚所卖之(前一个“之”,到,往;后一个“之”,代词,代区寄)

因取刃杀之(代词,指代强盗)

乡之行劫缚者(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吏护还之乡(动词,往)

即藏其尸(立即,马上)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靠近)

幼愿耳(老实)

愿以闻于官(希望)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与“也”构成判断句,无实在意义)

市者良久计曰(相当于“……的人”)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者,……也”,译成“……是……”)

我区氏儿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彼不我恩(即“彼不恩我也”)

(3)省略句

是儿少秦武阳二岁【即“少(于)秦武阳二岁”】

留为小吏,不肯【即“”留(之)于小吏,(寄)不肯】

5.词语积累

布囊其口(布,名词用作状语,用布;囊,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是“捂住”。)

彼不我恩(恩,名词用作动词,好好对待。)

郎诚见完与恩(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完,使完好,保全。)

虽疮手勿惮(疮,名词用作动词,烧伤。)

刺史颜证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赞赏。)

孰若吾得专焉(孰若,哪里比得上;专,一人独占。)

市者良久计(良久,很长时间;计,考虑)

6.句子翻译

(1)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就把绑手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一上一下地磨割,终于把绳子割断了。)

(2)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做两个主人的仆人,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的仆人呢?)

四、分析课文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1.理清故事情节。

(一)记叙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的经过。

(二)记叙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的经过。

(三)事件的尾声。

2.区寄能杀掉第一个强盗,你认为是巧合还是他设计好的?为什么?

设计好的。从“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微伺其睡”可看出。

3.在与坏人周旋时,区寄哪个方面是处于劣势?他利用了自己作为孩子的哪些特点及对手的哪些弱点战胜了强盗?

劣势:年幼体弱,一人对二豪贼,处于被劫持的被动地位。

区寄用伪装孩童胆小害怕和幼稚体弱的特点麻痹敌人,还利用了贼人趋利的弱点。

4.区寄表现了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文章是如何体现的?获救后他又有什么难能可贵的选择?

第一是胆略,超人的胆量,沉着镇定。

第二是智勇双全,不为利所动。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他的品质,如伪儿啼、以缚背刃、以利诱敌、疮手勿惮、哭叫报官等。结尾还用了侧面描写手法。

他杀死第二个贼人并没有像上次杀了贼人那样急于逃跑,而是大声哭叫,惊动整个集市,要“以闻于官”,让官府认可自己的自卫、自救行为,从而伸张正义,确保自己不再被拐卖。

5.第四节与文章故事似乎无关,是否可删去?为什么?

不行。通过强盗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区寄的机智勇敢,体现区寄的精神震撼力量。

6.从全文看,区寄是一个怎样的人?

区寄遭绑架后,临危不惧,巧妙周旋,智杀二贼,得以自救。他是一个沉着机智、聪明过人、果敢决断、不畏强暴、淳朴可爱、不慕荣利的少年英雄。

五、探究文章主旨

通过,作者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唐代社会黑暗腐败的现象。暴露了当时社会暴徒横行,公然绑架儿童,杀人越货,贩卖人口的黑暗现实,反映当时社会秩序混乱、民不聊生的状况。比如“二豪贼劫持、之墟所卖之、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乡之行劫缚者”等都能体现。

六、拓展延伸

1.怎样看待区寄杀人?他的这一行为要负法律责任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链接: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和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一个11岁的孩子,被动不惧不乱,有勇有谋地与敌展开周旋和斗争,表现出一种异于常人的机智与胆识。只是时代不同了,如果我们遇到此种情况,在斗智斗勇的同时,更要学会依法保护和保全自我,懂法用法。

2.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今中代有许多智勇双全的少年儿童,你知道吗?了解他们的故事,介绍给同学。

智勇双全少年天子——康熙擒鳌拜

胸怀大志——彼得大帝

天资聪慧——曹冲称象

人间天使——音乐神童莫扎特

谦逊有礼——孔融让梨

自由引导人民——圣女贞德

冷静沉着——司马光砸缸救友

崇尚自由——一休哥

一腔碧血——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癫狂小神童——徐渭

七、达标检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①虚所卖之②。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③,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④。

1.解释文中词的意义。

牧:_________去:__________虚:___________儿:____________

易:_________为:__________微:____________因: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四个“之”的意思.

①之:_________②之:__________③之:_________④之:________

3.“贼易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文字找出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布置作业

假如区寄在第一次自救过程中让强盗发现,他该如何摆脱困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学习文言文,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学生对文言词语及文学常识的介绍和积累,让学生对文言现象有个大致的了解,所以,用一节课的时间强调字词及句子的翻译。这时,可以有目的地介绍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很困难。在完成文言文知识的学习之后,就可以对文章的内容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所要反映的主旨。本单元主题是“性灵愚慧”,从这一课时,描写的是富有智慧的古代少年的故事,在具体的分析课文内容后,对古今中外学生可能了解的英雄少年进行提示,要求学生了解他们的故事,从而学习他们的智慧。由于文中区寄智杀二贼,对学生而言,要知道一些法律常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课后练习进行假设,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行角色置换,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对区寄“不愿为吏”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保护学生的观点。两课时不够用时,可以用三课时。




上一篇《太阳船》教案3

下一篇《壶口瀑布》教案9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