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②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③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
A.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B.拟人 作比较 列数字
C.列数字 列数字 作比较 D打比方 列数字 举例子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打比方)
B.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分类别)
C.我们导弹家族中有许多成员,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分类别)
D.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列数字)
3.将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序号填入括号。(3分)
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D、下定义 E、举例子
(1)、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
(2)、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3)、天空中的云大多很美丽,如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等。( )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没奶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4.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5.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 。(2分)
6.第④段首先采用了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艾用于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然后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3分)
奇招击退红潮
丹丘生
① 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省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⑤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⑥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
⑦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1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20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潮的危害。(3分)
8.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这种顺序进行说明的。(4分)
9.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3分)
10.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凡是红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无法生存。
B.击退红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来消除藻类。
C.藻类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是1兆赫。
D.频率为1兆赫的超声波对漂浮在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的红潮不会起作用。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13分)
蛇的文化解读
邸永君
(1) 蛇者,吾人类之旧相识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差异巨大,种类繁多。当今存世者约有2500至30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蛇类有200余种,毒蛇约40种。蛇对生存环境尽管寒暑不惧冷暖皆宜,然究其大宗,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树栖、穴居为主。它与先民交错杂居,过从甚密,十二生肖蛇占一席,即可表明其突出地位。
(2)蛇性自强不息。蛇以其以冷血脊椎动物之强大适应性与超强繁殖力,挑战着生存极限。干燥的沙漠中,不难发现其匍匐疾进之行迹;奇寒的冰雪下,隐隐可见其团缩蛰居的身影。水中漫游,无鳍而进;陆上疾走,无足而行。无爪锋之利而震慑百兽;无足趾之强而踏遍青山。穿越今古,生生不息,真自信自强之典范也。
(3)蛇善伺机进攻。蛇以肉食为主,长于乔装,善于突袭,取食对象包括各种动物,且武器强大,多技并用。或缠绕,或噬咬,或施毒,或吞食,令猎物防不胜防,不寒而栗。
(4)蛇有千差万别。同样称蛇,却大小不一,五花八门。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70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毒蛇中以眼镜王蛇与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者对人毫无威胁,可与人和谐相处。蛇之分化,可视为生物多样性的真实写照与绝佳诠释。
(5)蛇乃华夏图腾,古人崇其顽强,惧其凶恶,羡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崇拜有加。据诸多古典文献记载,辅之以出土文物以佐证,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乃人首蛇身。事实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区域的东夷部族之图腾,其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与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之象征。伏羲、女娲神话便是崇蛇意识的浓缩与升华。这种蛇崇拜复经多次磨合与融汇,最终形成中华图腾——龙。蛇无疑是龙的主要原形,足以表明蛇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6)蛇助文化演进。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体现着人蛇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人对蛇的认识与情感及其对文化的影响。在人类早期岩画中,蛇的形象便赫然在目,西汉帛画已中有蛇神已蛇之尊容。而“画蛇添足”之寓言,更可表明蛇乃画家重要创作题材之一。蛇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以蛇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甚早,不可胜计。如《诗经·小雅·斯干》中“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之句;屈原《楚辞·天问》中,曾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之语。成语中之“牛鬼蛇神”,原本佛教语,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之异类;“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打草惊蛇”,比喻因行动草率,反使对方有所戒备;“杯弓蛇影”,讽刺疑神疑鬼之庸人;加之前述“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之事,非但无益,反而受损;“笔走龙蛇”,则用于形容书家笔法之酣畅,造诣之精深。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戏曲领域,《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白蛇及侍女小青,皆蛇之化身,却美丽善良,表现出国人对无毒蛇类之接纳与认可。西方文化体系《圣经》中,蛇却是引诱人类始祖犯罪之邪恶化身,是对毒蛇害人现实之概括与提炼。蛇集善恶于一身,而对其特性之不同认知与取舍,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蛇富实用价值。以蛇为药,为时已有数千年之久。《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更有“蝮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脏腑间重疾”之论断。蛇胆明目,蛇肉可食,蛇皮制鼓,可谓周身是宝。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水平的提高,蛇毒之功用更加明晰而确切,蛇之药用价值大为提高,且必将大获进展。
(8)又逢蛇年,使我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与蛇相关的话题。蛇之 ,皆可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于坎坷。
11.研读第(6)段,简要概括作者从哪些角度说明蛇具有“助文化演进”的作用。(3分)
12.第(4)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试加以分析。(3分)
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
1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2分)
A.蛇对生存环境寒暑不惧冷暖皆宜,世界各地分布着大量的蛇。
B.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量大约有70公斤。
C.蛇是龙的主要原型,蛇在国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
D.毒蛇中眼镜王蛇和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蛇对人威胁不大,与人和谐相处。
15.选文第(8)段横线处要填入能体现蛇精神品质的句子。请将所填句子写在下面,使前后文意连贯。(3分〉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小题。(6分)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6.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
17.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光环的大小、云彩颜色的排列以及出现的位置上。
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
C.文中引用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判断”,用“常常”“大多”而不用“全部”,这些词语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科学性与准确性的特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5分)
海中变色龙
丁剑玲
⑴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⑵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⑶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⑷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⑸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⑹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⑺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粒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⑻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
18.为什么说章鱼是“海中变色龙”?它有哪些特征?(4分)
19.“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中的“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0.文中第⑻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并说说它的作用。(4分)
21.文章第⑺段从那几个方面来体现雌章鱼“慈母”的特点的?请分条概括。(4分)
“零高度”飞行
①从上海浦东龙阳路往国标机场方向,一条白色的“游龙”飞驰而过,三十多公里的路程仅用了短短的六七分钟时间,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令人折服、赞叹。这就是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更让人惊讶的是,这种列车竟然是在地面上“零高度”飞行。
②众所周知,超音速飞机要在几千米的高度飞行,直升飞机也至少要有十几米的高度才能飞行,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创造近乎“零高度”飞行的奇迹的呢?
③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首先要将列车腾空。
④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磁悬浮列车。这种磁悬浮列车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安装悬浮电磁铁,在轨道上铺设磁铁,利用磁铁的吸引力,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腾空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悬浮运行。
⑤为了保证这种悬浮的可靠性和列车运行的平稳度,必须精确地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保证磁场稳定的强度和悬浮力,使列车与轨道之间始终保持约1厘米的间隙。这个间隙是使用气隙传感器来控制的。
⑥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除了将列车腾空,还得让它前进。
⑦磁悬浮列车的驱动和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一模一样。通俗地讲,在位于轨道两侧的线圈里流动的交流电能将线圈变为电磁体,它与列车上的电磁体相互作用,就能使列车启动。列车前进是因为列车头部的电磁体N极被安装在靠前一点的轨道上的电磁体S极吸引,同时又被安装在轨道上稍后一点的N极排斥。当列车前进时,在线圈里流动的电流方向就反转过来了,即原来的S极变成N极,N极变成S极。这样循环交替,列车就可以持续向前奔驰了。
⑧为了控制列车前进的方向,列车侧面安装了一组专门用于导向的电磁铁。当车辆发生左右偏移时,列车上的导向电磁铁与导向轨的侧面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排斥力,使车辆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列车和导向轨侧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车辆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例如运行在曲线或者坡道上时,控制系统通过对导向磁铁中的电流进行控制,来保持这一侧向间隙,从而到达控制列车运行方向的目的。
⑨上海磁悬浮列车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430公里,比普通货车要快好几倍。那么,如此高速行驶的列车是如何做到行驶稳妥、安全可靠的呢?
⑩列车高速行驶,危险因素之一是转弯半径问题——转弯半径不能过小。上海的整条磁悬浮线路上需要转弯的地方也有几处,其中最大转弯曲线半径达到8000米,肉眼观察几乎是一条直线,因此在转弯时乘客不会有丝毫不适;而最小的半径也达到1300米,即使是高速行驶中的转弯,乘客也同样感觉平稳舒适。
⑪列车与轨道没有接触,安全制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磁悬浮列车的制动方式有三种:电磁制动、涡流制动、滑撬制动。当列车遇到紧急情况时,运行控制系统通过快速判断,对三种制动方式进行最优化选择,使列车停在合适的位置。
⑫由于磁悬浮轨道“平躺”在“光天化日”之下。万一轨道上出现障碍物对高速行驶的列车构成威胁怎么办?据介绍,磁悬浮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几无可能。
⑬总之,磁悬浮列车的运行,真正实现了陆上交通工具的“零高度”飞行,是人类在交通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本文有删改)
22.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解释“‘零高度’飞行”的含义。(2分)
23.本文围绕磁悬浮列车的“‘零高度’飞行”主要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况。(3分)
2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是如何做到行驶稳妥,安全可靠的。(3分)
25.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26.文章第⑫自然段的说明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3分)
阅读《泥石流》,完成小题。(共7分)
泥石流
①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突降暴雨,泥石流在8日凌晨倾泻而下。截至9月4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78人,失踪287人,受伤住院72人,其中转院治疗59人,治愈出院10人,还有3人住院观察,累计门诊治疗2315人。
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产生的大量水源携带上游堆积的丰富松散固体物质形成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③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在这个风化过程中,既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因降水中吸收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产生的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分泌的物质对土壤下的岩石层的分解,还有就是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松动。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是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另外,不合理的开挖也会形成泥石流。有些泥石流是因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也会形成泥石流。如1972年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在一场大雨后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10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使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也很容易产生泥石流。此外还有地震灾害过后经过暴雨或是山洪稀释的大面积山体,也会产生泥石流。
27.阅读第②段文字,说说形成泥石流的三个条件。(3分)
答:
28.根据第③段内容,判断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分别属于哪一种,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4分)
【材料一】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材料二】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将废弃物遗留公路边,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桥就是桥梁,涵就是涵洞)淤塞。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就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些和蜜蜂对大自然做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濒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过发生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政伐掉了 ;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许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29.本文说明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0.第⑤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1.第⑥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32.读完此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狮子雕塑
①狮子并非我国土生土长的,传说它是在东汉时期由安息国(今伊朗)传入我国的。狮子被视为狰狞之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人们根据它的凶猛性格,设计出狮子雕塑,并赋予它以特殊的使命——护卫。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门两旁,甚至房梁、屋顶上,都有狮子雕塑,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
②从历史的发展来考察,不同时期的狮子雕刻具有不同的风格。
③唐代顺陵位于陕西咸阳城之北,其四方门口左右都有石雕的狮子作护卫。这些石狮造型夸张、体形高大,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脚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显得非常有力。这些石狮,立者作昂首行进状,蹲者呈张口挺胸势,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
④北宋皇陵都统一建造在河南巩县,如今那里留下了大量墓前石像,其中石狮也不少。这些宋代石狮的造型,比起唐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性,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型。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石狮那么威武有力了。
⑤明清时期,建筑中留存下来的狮子雕塑更多,在宫殿、园林、寺庙、王府里,不同造型的石狮子,铜狮子、铁狮子比比皆是。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狮子威武的神态。故宫宁寿殿门前的铜狮子,为了强调护门狮子的狞厉,将其腿部的肌肉表现得特别鼓凸,嘴张得很大,露出很尖的牙齿,但这样一来,狮子反而失掉了整体的雄威。
⑥狮子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它的风格特征和那个时代的特征相符合。唐代统一中国,进入了一个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上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建筑风格上的特点是:规模宏大,气魄雄伟,突出建筑艺术上的大效果,壮丽而不纤巧。我们从唐代留下来的石狮子上也看到了这种风格。宋代建筑,从技术上看,比前代更趋成熟,但就其建筑艺术风格来看,宋代建筑逐步走向秀丽的方向,在总体上气势大不如前。这个特点在石狮子上也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了。清代尤其到了清末期,政治上保守腐朽,在建筑和其他艺术上都表现出一种追求繁琐绮丽的风气,工艺品上堆砌玉石珍宝,建筑装修上镶嵌珐琅玉石,艺术之高低仿佛与金银财宝的多少成了简单的正比。所以我们发现清朝的狮子有的竟成哈巴狗的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楼庆西《中国小品建筑》)
33.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介绍狮子雕塑的源起。
B.介绍狮子雕塑在传统建筑中的作用。
C.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特点及其变化。
D.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3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唐代石狮高大威猛,腿爪粗壮有力,造型上多用夸张的手法。
B.宋代石狮比唐代更具有写实性,头部及四肢等细部刻画得很真实。
C.唐代石狮呈现的风格与唐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D.宋代石狮的雕刻技术比唐代更加成熟,但气势却远不如唐代。
35.同学们要排练一出以清朝为背景的课本剧,大家为剧中的道具——“狮子雕塑”的设计出主意。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
A.小华说:“让狮子的嘴张大一些,让它的牙齿尖一点,露出来。”
B.小鹏说:“设计得酷一点,让它头上的卷毛夸张一些,不那么写实。”
C.小莉说:“这个狮子呀,给它打扮一下,最好镶嵌一些宝石。”
D.小燕说:“别忘了,还要在它的脖子上配个铃铛。”
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由本站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A
【解析】(1)中“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是打比方;(2)中“6条”是列数字;(3)中“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是作比较。
2.B
【解析】B应是“作比较”。
3.C A E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句列举了“31亿”“100次”数据;第二句将“云”比方成“招牌”;第三句“如……”列举了不同种类的云。
考点:说明方法。
点评:本题不难,几个句子的说明方法都是常见的,学生识记清楚。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是很多的,学习要注意这些说明方法的特点,注意区别易混淆的说明方法,比如,在说明文中常有“比方说”一词,不是“打比方”,而是举例,还有注意使用术语,比如,在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就是“比喻”,都要说“打比方”,而不能说“比喻”。
4.引出说明对象;(2)使文章的语言富有文采,有吸引力。(评分:2分,每个要点1分)
5.人们用艾招百福、辟邪祟、袪害等。(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
6.举例子 艾的药用价值(评分:2分,每空1分)
【解析】
4.此题考查学生对引用作用的理解和把握,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人看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5.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联系上下文既得答案。
6.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7.①大量水生植物窒息死亡②人接触红潮会感染致病(答对一个要点2分,答对两个要点3分)
8.逻辑顺序。本文按照这种顺序依次说明了击退红潮的原因、方法及科学原理,用超声波消除红潮的优势不足。由因到果,由表及里,条理清晰。(答出说明顺序2分;说明理由共2分,其中结构1分,分析1分)
9.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藻类依靠气泡的浮力在水面上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
10.B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根据第一段介绍内容写出其危害即可。注意语言简练。
8.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顺序的掌握。说明文的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根据理解具体分析即可。
9.此类型的题目考查说明方法。常考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 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析。
(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 具体。
(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10.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项说法太绝对,原文“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C项这个共振率是项圈藻浮力细胞的不是全部藻类的;D项“不会起作用”表述不正确。故选B
11.①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②蛇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③蛇在戏曲领域中也常常出现。
12.作比较〈1分〉。通过与蜓蚓的比较,具体突出了盲蛇体形之小,体重之轻。(1分)
13.不能删掉〈1分〉。"不下"是"不少于"的意思,说明与蛇相关的成语数量不少于70个。如果本掉,与实际情况不符,改变了原意,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14.C
15.可以围绕蛇的顽强、勇敢、进取等方面来写,内容要积极向上。至少写出三点,
参考示例:生生不息,顽强坚忍;不畏强敌,以柔克刚;逶迤前行,勇者无惧
【解析】试题分析:
11.读语段可知,问题句“蛇助文化演进”是语段的中心句,之后有一些关键语句,如“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蛇在戏曲领域中也常常出现”,它们共同说明了中心句。因此,文段是从这三个角度来说明的。
12.根据句中的“与 相仿”可知,是作比较,这是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数克”是列数字,因让写一种,所以把最主要的说明方法写出来即可。说明的目的是突出蛇的小和轻。
13.把加线的“不下”去掉读一读,即可比较出不同。“不下”强调不少于,去掉变成了“70个”说法与实际不符了,这个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4.A中的“大量的”说法不当,原文是“究其大宗,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即其它地方也有分布,但不是“大量”。B的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70公斤以上”,故B项中的“大约有70公斤”说法不当。D “无毒蛇对人威胁不大”的说法与原文“无毒者对人毫无威胁,可与人和谐相处”存在差异。
15.八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可填写上文涉及到的蛇的精神品质,如“自强不息”“顽强”“勇敢”等,从原文中提取或概括均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理解语句关系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本题考查学生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另外,对于说明文语句的理解,一定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否则就可能改变原意,造成曲解。
一般情况下,应尊重原文,回答不能去掉。回答理由时,可把词语去掉再读一下句子,用通顺的语言表述出比较的结果即可。一般从词语的作用、去掉后出现的情况两方面拟答。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和语句,根据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去衡量辨析,寻找出正确答案。
整体感知文章,分析语段在文中的作用,注意语段与前文的关联,把切题的词语或句子提取出来即可。
16.(3分)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天上的光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17.(3分)B
【解析】
16.段首第一句话,是选段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17.B“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虹是通过方位来推测天气变化的,不是看它出现的时间。
考点:本题考查说明对象。本题考查说明文语段的理解。
18.第一问①章鱼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②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改变自己的颜色。
第二问①善于变色(会施展“变色术”)②聪明警觉③有一定的攻击性。(每点1分)
19.(3分)不能去掉(1分),“一般”表明章鱼妈妈通常情况下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不排除有其它特殊情况(1分),去掉“一般”则表明章鱼妈妈一定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没有其它情况,表述不准确(1分)。
20.(4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2分);举例略。(第一问说明方法2分,举例并阐述作用正确2分)
21.(4分)①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②孵化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③平时翻动、冲洗孵粒,使它们获得氧气,保持清洁。④当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会因饥饿和劳累死在子女身旁。(每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8.根据文章的第3段来分析为什么说章鱼是“海中变色龙”,示例:①章鱼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②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改变自己的颜色。根据文章的第4、5、6、7、8段来分析它有哪些特征,示例:①善于变色(会施展“变色术”)②聪明警觉③有一定的攻击性。
19.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这一特点,常常用一些副词来体现这种特点。如本句,“一般”表明章鱼妈妈通常情况下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不排除有其它特殊情况,去掉“一般”则表明章鱼妈妈一定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没有其它情况,表述不准确。
20.第8段为了表现其具有攻击性这一特点,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如: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这一句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形象准确地说明了大王章鱼的巨大。/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这里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真实地说明了大王章鱼异常凶猛。
21.文章第7段主要表现章鱼慈母这一特点,从产卵后、孵化期间等角度来分析。示例:①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②孵化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③平时翻动、冲洗孵粒,使它们获得氧气,保持清洁。④当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会因饥饿和劳累死在子女身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点评:本题中涉及到概括内容、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方法等类型。概括内容做到“在审清题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语段,从前向后寻找关键语句,并根据这些关键语句,概括出它们的特点。提倡分条作答,但要注意分数的设置,一般一分对应一点”。说明文语言以及说明方法做到“说明文语言一般考查准确性和生动性两个方面。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说明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
22.指磁悬浮列车能够在距离轨道仅约1厘米的地方悬浮运行,且速度极快。(2分,每个要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3.①磁悬浮列车如何腾空②磁悬浮列车怎样行进③磁悬浮列车如何保障行驶安全(3分,每方面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4.转弯半径足够大;通过运行控制系统实现安全制动;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先进的隔离装置,防止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3分,每个要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5.举例子、列数据 用具体的例子和准确的数据,说明了磁悬浮列车最大和最小转弯半径的长度,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磁悬浮列车的转弯半径要足够大。(4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6.示例:
准确严密:“目前”限制时间,说明磁悬浮列车的隔离装置在当前这段时间内是最先进的,表达准确严密。 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轨道‘平躺’在‘光天化日’之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轨道平铺在地面上、毫无遮拦的样子。(3分,任选一个方面分析,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解析】试题分析:
22.“零高度”表明是距离很近几乎与轨道相挨。“飞行”既指速度快,又指其工作时需要架空。结合课文内容,这里的介绍的对象是磁悬浮列车。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
23.读语段可知,“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首先要将列车腾空”“除了将列车腾空,还得让它前进。”“列车与轨道没有接触,安全制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掌控文中结构的关键句子,结合对这三部分的阐述简要概括即可。
24.读语段可知,“列车高速行驶,危险因素之一是转弯半径问题——转弯半径不能过小。上海的整条磁悬浮线路上需要转弯的地方也有几处,其中最大转弯曲线半径达到8000米,肉眼观察几乎是一条直线,因此在转弯时乘客不会有丝毫不适;而最小的半径也达到1300米,即使是高速行驶中的转弯,乘客也同样感觉平稳舒适。”是本文对磁悬浮列车的安全的阐述,应从此部分提炼出答案。
25.根据句中的“半径达到8000米”可知有列数字,由“上海的整条磁悬浮线路”可知是在举例子。
可知,本句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是说明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面积之大。
26.一定要注意题干限制的语段,即审清题目,不可到全文中找句子。读第十二自然段,找出准确或生动的例子,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如“据介绍”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明了内容的来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内容的理解。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理解语句关系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理解语句关系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考查。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下定义一般要介绍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解释与之类似。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另外,对于说明文语句的理解,一定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否则就可能改变原意,造成曲解。说明文语言的考查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生动性,二是准确性。生动性语言的体现主要是使用修辞,运用典故,引用诗句等。准确性语言一般常用修饰或限制类词语。
27.答案:①有险峻的地形 ②上游有堆积的丰富松散固体物质 ③有大量流水来源
评分标准:共3分。一个点1分,答泥石流特点不得分。
28.答案示例:
材料一属于“不合理开挖”形成的泥石流。因为香港劈山填海或填方破坏了山坡表面的植被,影响了山坡的稳定性,赶上暴雨,造成滑坡。
材料二属于“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形成的泥石流。因为采石的地点在公路附近的沟内,大量的弃土弃渣难以处理,赶上夏季雨水汇集,容易形成淤塞。
评分标准:共4分。材料一、二各2分,答对类型得1分,分析时必须结合材料和原文,条理清楚,表达明白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27.阅读第二三自然段,抓开头几句从地质条件、天气状况方面来概括即可。
28.注意二则材料表达的共同内容是人为破坏的结果,从这个方面来概括。
考点:阅读材料,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材料内容明确,易于概括。阅读考试中大多有概括要点这类的题目,解答时关键是要仔细的阅读相关段落,根据要求搜寻文字信息,或是一个词或是一个句子,直接引用或用自己概括,概括要点,语方要简练,点明即可,要点不能遗漏。
29.(2分,每问1分)答题要点:物种正在加速灭亡;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用原文第⑦段中的句子“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回答也可)
30.(3分)答题要点:第⑤段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说出一种说明方法得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1分)
31.(3分)答题要点:第⑥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或许”不能删去;(1分)“或许”表示估计和推测,说明“某种生物灭绝”有导致“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跟着破灭”的可能,但这种情况并非一定会发生,去掉“或许”,就表示一定要发生,显得太绝对,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意思对即可,视语言表达的简明、准确程度酌情给分。)
32.(2分)答题要点:读完此文,我得到的启示是: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非常密切,(1 分)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做出贡献。(1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29.抓住第⑤段“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 100万倍。”这句话,可知道文章主要谈的是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速,原因是第⑦段中的句子“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是人类本身的行为”。
30.根据“比以前快了”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是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准确直观地说明了物种灭绝的速度非常快。
31.先定性,说不能删,再解释“或许”的意思,“或许”是表示估计和推测,说明某种生物灭绝可能会导致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跟着破灭,但并不一定就会发生。如果去掉“或许”,就是一定要发生,太绝对。用“或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2.可以抓住“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来谈启示,说明人要节制欲望,用积极的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
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文阅读
点评: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有:举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题目问一个词语能不能删去,先定性,再解释这个词语,看它有什么表达作用。最后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3.D 34.B 35.B
【解析】试题分析:
33.根据第二段从历史的发展来考察,不同时期的狮子雕刻具有不同的风格。及三、四、五段的唐、北宋、明清都可以得出是在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风格及其形成原因。因此,正确答案应选D。
34.试题分析:根据第三段“宋代石狮的造型,比起唐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性,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型。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石狮那么威武有力了。”可得出 B选项不正确。
35.试题分析:根据第五段“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狮子威武的神态”可得,明清时狮子的形象更为真实,因此B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去衡量辨析,得出正确答案。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去衡量辨析,得出正确答案。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去衡量辨析,得出正确答案。
这篇“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是由本站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上一篇: 阅读技巧:文章写作特色以及写作特点
下一篇: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