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我爸是李刚与衙内政治学阅读题答案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我爸是李刚”与衙内政治学

  羽戈

  有些时候,你不得不佩服汉语的音韵之美。譬如“我爸是李刚”一语,从字面上看,平淡无奇,呼喊起来,却大气磅礴,如倒峡泻河,飞流直下三千尺。

  李启铭之流,现在叫“官二代”,按传统的称呼则为“衙内”。据考,衙内一称,起源于“牙内都指挥使”一类官职,因这种亲卫官多由高官故旧子弟担任,后来索性将“牙内”改成了“衙内”,用以通称官府人家的孩子。

  古典话本中,不乏衙内小霸王的身影。最著名的自然是《水浒传》里那位高衙内。他爸爸是太尉高俅,掌管一国军政,比李刚显赫多了。高衙内相中了林冲娘子,威逼利诱,弄喧捣鬼,直至将林冲逼上梁山。我听人一说“衙内”,必先想起这位花花太岁。

  长此以往,历朝历代便形成了一种藏污纳垢的衙内政治学。其要点如下:其一,一般而言,衙内本身并无权力,他们手中高举的巍巍权杖,不是来自国家的赋予,而是出于父辈的租借,直言之,就是狐假虎威。可别说,这虎威的威慑力,并不次于官府这头老虎。由此,权力出现了私有化的传承迹象,由父子私相授受。当然,也许一国之权力原本就是一个社团,乃至一寥一姓所私有,但大宋朝的私,与高太尉的私,明显不是一回事,前者名目上依然得拉“公”之虎皮。于是,大权力藏小权力,公权力藏私权力,以私乱公,因私废公,权力内部恶性循环如斯,能繁衍出什么好果子呢?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何况高太尉们并非君子者也。

  其二,乍听上去,“衙内”就不是什么好词,我们熟知的衙内们,都是坏事做绝之辈。然而,衙内为恶亦有其道,他们不是打游击战,而是打阵地战,因此就有抱团之必要。衙内们团结起来,结党营私一一这是衙内政治学的最高境界。修行到此境界,衙内便不会满足于调戏林冲娘子之初级阶段,他们必须考虑更正经、更长远的营生,变衙内为太尉,以图成就更大的气候,谋取更大的利益。所以有水平的衙内,根本瞧不起高衙内之流。

  其三,施耐庵写《水浒传》,将助高衙内作恶多端的富安和虞侯陆谦都写死了,唯独留下了高衙内,任其继续茶毒众生。这是为何呢?我以为,正是施先生窥见了衙内政治学的真义。衙内往往皆有安乐的收场,因为在专制国家,天意就是权力,权力就是天意,他们不受天意的眷顾,谁有资格领受呢?

  犹记得今人拍《水浒传》连续剧,最终打破小说命意,由一帮泼皮将高衙内阉了,这毋宁是导演的一厢情愿。我却愿视之为一个宪政主义的亲切隐喻:那一刀,阉的不是高衙内,而是私有化的公权力。

  我们无法定论,李刚是不是好官、清官;却可推断,李刚的家教实在不怎样,严格自律的家庭教育怎能教出这么骄横、猖狂的儿子。

  高衙内害了相思病,高俅便找来富安与陆谦,问道:“我这小衙内的事、你两个有甚计较?救得我孩儿好了时,我自抬举你二人。”想来李刚读到这一段,必定心有戚戚焉。衙内犹如罗马城,不是一日落成。即便有了制度的缺口,高太尉们的溺爱与纵容,当是最有力的助推器。猜测太尉大人的意思,不仅弄权卫护其子作恶,乃至有意授权于子,传以衣钵,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有了高太尉,未必会生出高衙内;没有高太尉,则肯定没有高衙内。所以,衙内的病根,很大程度结在了太尉的身上。阉了高衙内还不够,必须阉了高太尉。

  (节选自《杂文选刊·职场版》 2013年第3期)

  1.“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何况高太尉们并非君子者也。”这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2.根据文意,请概括“衙内政治学”的要点。(5分)

  3.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构思具有哪些特点。(5分)

  4.文章最后写道:“阉了高衙内还不够,必须阉了高太尉。”请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6分)

  参考答案

  1.一个品行高尚的人留给后代的恩惠,几代人就会消耗殆尽。高太尉及衙内们以私乱公,于公于己都不好有好结果。

  2.衙内的权力由父子私相传授。衙内们团结起来,结党营私,以图成就更大气候,谋取更大利益。在专制国家,天意就是权力,衙内们受权力眷顾,往往都有安乐的收场。

  3.1以小见大;

  2以古说今(借古讽今);

  3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4化抽象为形象。

  4.衙内政治学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高太尉们卫护其子作恶,授权于子,意欲千秋万代造成的。要根除官二代现象,必须根除公权私有,堵住制度的缺口。现实社会中,对高太尉们的权力监管,惩治力度不够。




上一篇长大李日升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下一篇记性会越来越差吗阅读附答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