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寻人启事
(1)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阴牢牢地笼罩着椅子,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2)用女孩的逻辑来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外,最大的偏好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3)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4)读着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5)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女孩心里高兴。
(6)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7)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到家的温暖。
(8)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9)每天晚上,抱着有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睡,已经成了女孩离家后的一种习惯。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10)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11)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里默念达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12)合同期总算满了,女孩风尘仆仆地赶回A市,近家情怯,女孩颤抖着手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个陌生人。
(13)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14)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母,速归。
1.女孩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6)段运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描写方法,请你猜测女孩此时的心情______________。
3.第(8)段画线处“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请联系上下文说说省略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用几个词概括女孩的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12)段加粗词语“总算”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过本文,你有何感受,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安徽省月考题 答案 1.女孩认为母亲苛求她。
2.心理;动作。既有“报复”母亲之后的得意,又有获得自由后的轻松。
3.表现了母亲在女儿出走后悔恨不已的心情,同时留给读者以想像的空间。
4.单纯、任性
5.不能删去。删去后表达不出女孩急于想见到母亲的迫切心情。
6.“略”。
(意思对即可,答案不唯一)
上一篇: “摸书,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阅读理解答案
下一篇: “阅读欣赏。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老人是菲律宾华侨”阅读理解答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