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寒 冬
龙朝霞
从小就不喜欢冬天。
不喜欢,是因为怕冷,特别怕。《列子·汤问》里说,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每年的数九寒天,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坎,左脚还未踏进去,右脚就巴不得马上拔出来。冬天于我的意义,仅止于一个象征,一个过渡,私心里我总盼着这个过渡短一点,再短一点,短到可以忽略不计,囫囵一下子从冷得出奇的阴森冬月直接跳到九九艳阳天才好。
冬天的山,水,树,都是瘦骨嶙峋的,单薄得可怜,冬天的人却臃肿肥胖。每个冬天,我都里三层外三层将自己裹起来,捆粽子似的,穿两三双袜子还觉得冷。一上午坐下来,手变成了别人的手,脚变成了别人的脚,简直不听自己使唤。
寒是一种感觉,只能体味不能触摸。我是凉性体质,凉的血,凉的肉,凉的骨,凉的眼神,鼻孔里呼的是冷气,眼睛里飘的是雪花。冬天就是由这些感觉堆积起来的,寒花,寒风,寒衣,寒衾,寒山,寒月,寒门,寒劣,寒伧,寒肃,寒噤……无处不寒,无处不哆嗦。
南方的冬天有别于北方,屋里没有暖气,空调也少用,只好干冷着。所以北方人冬季到了南方,总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呀,怎么这么冷!”雪是冬天给人们最后的补贴与疗慰吧,可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最近几年连雪也没有,只有雨,一下就好多天,又阴又湿,黏嗒嗒的,天也好,地也好,情绪也好,什么都纠缠不清,世界变成个怨妇,苦守寒窑多年,除了寸寸愁肠,便是盈盈粉泪,“除了青山隐隐,便是此恨悠悠”。
冬至那天雨脚如麻,我撑伞匆匆赶去上班,风从领子里灌进来,又冷又硬,像要从脖子上剔一些肉出去。紧了紧围巾,捂不住,总有些冷气侧着身子挤进来,凛凛的,飕飕的,无孔不入的。“一九二九,怀里揣手;三九四九,冻死老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这才刚进“一九”,手揣在怀里已不管用,有些冻得受不住了。
路过米粉店,看见一人蹲在门口的火炉旁。是位老者,罗中立油画中的老者。已经很老了,世间的一切,全在脸上刻着写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那种不用文字就可以让人深入阅读的东西,岁月,贫穷,焦愁,苦难,或者别的什么。老者在火炉前抖抖索索忙碌着,炉子边放着一个背兜,背兜里有一些“莲花白”,一些“上海青”,还有一杆秤。很显然,是位进城卖菜的老农,行进途中胶鞋进了水,路过米粉馆时,被好心的店主恻隐了一回。
老人坐在凳子上,把一只脚的鞋脱下来,在地上拍打拍打,控掉鞋里的水,想放到火炉的边沿上去烘烤,而他的另一只鞋,早已忧心忡忡地躺在火炉上了。他大约是没穿袜子的,鞋子一脱,就只剩两个光脚板,通红通红,扁平的红萝卜一样。为了使两只脚掌紧贴炉身,他膝盖尽可能外翻,下压,脚板跷起来,像两只壁虎紧紧趴在炉身上。我往前走了两步,再回头看时,他的手在炉火上来回不停地翻动着,像两条正被烧烤的咸鱼,因为缩着肩,整个样子变成一只古怪的青蛙----一只古怪的青蛙抱着一只可怜的火炉,抱着他生命的炉火,煨着取暖,在寒风寒雨里得到短暂的憩息。
不知怎么,这个画面与儿时的一张画面相重合了。外公严冬里牵牛去耕田,裤腿挽到大腿根部,整个脚杆浸在水田里,深一脚浅一脚趟着,一块田犁下来,瘦瘦的双腿冻得一片青紫,我赶紧提溜一个烘笼跑过去,让他暖暖身子,他抱着烘笼的样子,跟这位老人一个样――黑沉沉的冬天里,颤颤地守着一团火,蹲踞在地上,一脸的疲惫,满怀的火光。
有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连可供取暖的炉火也不曾有。几年前的一天早晨,也是个雾气腾腾的冬日,某超市门口聚着一群人,几个警察围着一个躺在地上的人转来转去——躺在地上的人将永远躺在地上了,他衣衫褴褛,气息全无,裸露着一截大腿。那截紫红的大腿像一种提醒与暗示,就像理想撞着了现实,看着不由使人倒抽一口凉气,把心突然冷了。有人说那是乞丐,有人说那是疯子,深夜被冻死了。
死在离食物和火源最近的地方,这本身就像一则寓言。他脚边有一堆灰烬,人们根据灰烬的残渣猜测说,烧的是一堆衣物。他无法点燃那棵树,也不敢点燃超市,只好点燃了他唯一的财产,衣服。我有理由相信,那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划亮的最后一根火柴,可惜这根火柴不足以点亮他的整个人生,不足以温暖他冻得麻木的大腿。它不过是一种吃力的挣扎,一种虚假的逆转,说到底也不过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召唤,一种无力回天的笨拙与凝重。
这个冬天真是太冷了,我的人,我的思想都被冻住了。有时,人生跟冬天一样,就像一个冰窟窿,一块抹布,掉下去只能身不由己地下滑与流淌,你只来得及看一眼它的苍白与残败,就被它拖下水底,泡沫也不冒一个,就被抹得干干净净。呜呼哀哉,好寒的冬!
(有改动)
18.“好寒的冬”,通读全文,说说作者通过哪些人和事突出了冬天的寒冷?(3分)
19.“从小就不喜欢冬天”,除了冷,你觉得作者不喜欢冬天的原因还有哪些?(2分)
20.本文语言极富表现力,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4分)
(1)冬天的山,水,树,都是瘦骨嶙峋的,单薄得可怜,冬天的人却臃肿肥胖。
(2)再回头看时,他的手在炉火上来回不停地翻动着,像两条正被烧烤的咸鱼,因为缩着肩,整个样子变成一只古怪的青蛙。
21.作者为什么要追忆几年前超市门口的那幕惨剧?(2分)
22.“有时,人生跟冬天一样”,作者借冬天的寒冷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悟?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3分)
答案解析:
18、作者先通过描写入冬后“我”的装束及对寒冬的切身体验来写冬的寒冷,又由在米粉店门口烤火的进城卖菜的可怜老农,想到了同样季节在水田里辛苦耕作的外公,还有前几年冻死在超市门口的流浪者来突出冬天的寒冷。
19、作者不喜欢冬天,除了因为冷,穿得笨拙,身体僵硬,更重要的是因为严寒加重了人们生存的艰难,更有人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被严寒吞噬。
20、(1)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用“瘦骨嶙峋”来写冬天的山、水、树,形象写出了南方冬天水瘦山寒的景象。既而作者由物及人,把山水的寒瘦和人的肥胖臃肿进行比照,通过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冬天特有的有趣景象。
(2)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翻动的“双手”比作“两条正被烧烤的咸鱼”,把他瑟缩的样子比作“一只古怪的青蛙”,不但形象写出了烤火老农的姿态,更表现出作者对老农的深切同情。
21、作者通过对这幕惨剧的追忆,表现了当地乃至整个社会在社会救助方面的缺失,拓展深化了本文的主题。22、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有时甚至很卑微,作者通过普通人的辛苦、落魄者的悲惨表达了自己无奈的忧伤,以及一份悲天悯人的悲悯情怀。(个人体验言之成理即可)
下一篇: 《风景谈》阅读附答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