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一曰形象勾勒法。
此即《说文》之象形字,观其物形而取其象也,如日、月、山、水、人、虫、鱼、木、鸟、牛、羊、马、犬等等是矣。然隶变而至于楷体,则多远离其象而符号化矣。
二曰符号抽象法。
如⊥、丅、了、父、ㄎ、冖、丁、凸、且、艮等,乃男阳之抽象符号也;ム、口、也、匕、几、凹、凵、而等,乃女阴之抽象符号也;一、二、三、七、九、十等,乃数字之抽象符号也。
三曰取象比类法。
象谓物象、事象、符象等;比类犹言譬也,《礼记·学记》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东汉·郑玄注曰:“丑,犹比也。”唐·孔颖达疏曰:“言古之学者,比方其事以丑类,谓以同类之事相比方,则事学乃易成。”《诗·周南·螽斯》朱熹《集传》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类犹言比象,《广雅·释估四》曰:“类,象也。”比、譬义同。《墨子·小取》曰:“辟[譬]也者,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取象比类法,乃古人以物象之相似,而以彼物喻此物,以明事理之法也。若无譬喻之法,则事物之奥理难以明焉,而语言亦将显得苍白无力。西汉·刘向《说苑》曰:“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言事之理必以“譬”,造字之法亦必以“譬”,无取象比类法,则成千上万之字难以造出焉。汉字之奥妙,要在于依天人合一之道,取物象以喻男女阴阳二器,及其交合、孕育焉,并以之为字根,遂有众多孳乳字之产生。比如:
(一)譬喻男性符号者:
自然之天、山、土、阜、雨、火等;
人体之止、手、寸等;
动物之牛、羊、马、犬、龙、虍(虎)、鸟、隹、鱼等;
植物之茎、朿等;
器物之斤、戈、刀、矛、戊、戉、矢、犁等;
(二)譬喻女性符号者:
自然之地、水、云、谷、穴、田等;
人体之口、幺、玄、肉、尸、月(同肉)等;
动物之豕、贝、凤、鱼、兔、虍(虎)等;
植物之瓜、花等;
器物之车、皿、臼、缶、舟、鼎、其(箕)、户等。
(三)譬交合及孕育符号者:耕、战、瓦、食、身、石、足等。
上述符号,大多可为字根而产生新的字。
四曰阴阳相生法。
即以两个表示或譬喻男女阴阳二器之符号组合而产生新的字,如突、戾、斯、此、知、矣等,此类符号皆可为字根而孳乳新字。
五曰字根孳乳法。
此相当于《说文》之形声字。汉字大约有九百多个字根,以其各与形旁相配,遂各有其孳乳字。以此法产生的字大约占汉字90%多。
六曰符号会意法。
此即《说文》之会意字,乃以两个以上之符号组合,合其意而得之为字也。如壽,由六个符号组合:“士”,成年男子也;“”即“亅”(jué),《说文》谓“钩逆者谓之亅”,此即关中方言之所谓“勾勾”,喻男阳也;“工”天地之交合也;“一”道也;“口”,喻女阴也;“寸”,手也,喻男阳也,又法也。合之而为壽,谓男子(“士”)性成熟而阳强(“”),可婚配而有阴(“口”)阳(“寸”)之合,若依乎天地交合(“工”)之道(“一”),则身心平和而壽命之久矣。壽简化为寿,虽少了七笔,然形之意无解矣。再如靈,乃形声兼会意,从巫,霝声。靈从雨、从三“口”,口喻大地,三“口”喻地域之广大也,甘雨普降于地,故曰霝;“巫”者,从工,喻天地之交也;左右二“人”,喻男觋、女巫也,合之为巫喻巫、觋以性舞祈天地之合也。巫、霝合之而为靈,乃谓天久旱不雨,巫、觋祈之,上天感应而甘霖降于大地矣。《说文》谓“靈,靈巫也。”清·段玉裁谓“靈巫”当作“巫”,故“靈”之本义乃谓以性舞祈天降雨之巫、觋也。由此引申为两个义项,一谓天以雨而佑民,故有神灵、福佑、威灵等义;二谓巫之祈雨灵验也,故有灵验、效验,受宠、善、神通、聪明、奇异、靈魂诸义,及对死者之尊称。靈简化为“灵”,其形无说,乃死符号也。
汉字研究的基本方法
陈:您关于汉字的五个同源说及汉字构形的六种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对人们了解汉字是生命的符号,很有帮助。您研究汉字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任:学术研究,欲有创新,一在于新的资科的获得,二在于新的研究方法的掌握,三在于思维方法的新颖,四在于新的理论的引入或突破。我将生殖崇拜文化论引入汉字研究,是受弗洛伊德动力心理学之性本能的“升华作用”的影响,即人们的知识追求、科学创造及文化艺术等活动,乃人之性本能的移置与升华。同时赵国华的《生殖崇拜文化论》后来亦给我以影响,赵国华言“我们大胆地认为,等到生殖崇拜文化的研究全面而深入地开展起来,中国和世界早期的文化史都需要重写。”又说“如果我将产食经济文化与生殖崇拜文化结合起来研究,文化人类学会发生一场革命。”季羡林先生在为其所写《序》中,对赵国华的论说击节赞赏,欣喜异常,认为赵国华上述之言,“决非狂言自大,也非英雄欺人。”他认为所有从事古史、考古、语言、文学、哲学、宗教、美术、民族、人类学、神话学、古典文献等等的学者,
若能读读此书,“您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您的眼界定会开阔,您的认识定会提高。”我完全同意赵国华与季先生的远见卓识。各种各样的国内外性学著作,我翻阅了不少,我将生殖崇拜、性文化理论引入汉字研究,开了古今汉字研究的新生面、新学派,汉字构形之原创性奥秘将有望揭开。汉字研究从先秦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说文》而集大成,至清代而《说文》之研究大盛,至民国而成章黄之“《说文》学”。学者对于汉字音、义之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基本上可知汉字音义之“然”矣,然对于汉字构形之“所以然”,即原创性奥秘,则创获甚微,大多未能越《说文》之雷池与樊篱。《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甲骨文诂林》、《金文诂林》、《金文编》、《说文诂林》、《尔雅诂林》、《广雅诂林》及《故训汇纂》等大型字书、词书,为我们研究汉字奠定了坚实基础。我研究汉字的方法有五法:
一曰质疑假设法。
古人言,轻信易于受骗,质疑可致真理。《荀子·非十二子》曰:“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明·方以智《东西均·疑信》曰:“人不大疑,岂能大信?然先不信,又安能疑?疑至于不疑,信至于不信,则信之至矣!”“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治学贵在疑,贵在疑人之所不疑,疑其可疑,方能于继承中有所超越,有所创新,对于《说文》之说字形,我始疑于其“公”“私”之训,继又疑于其“ㄎ”、“了”之释,再疑于其“”、“而”之说,逐渐触类旁通,遂至于大疑其解。而这些字,余以为皆生命之符号,比如“了”,“说文”谓“尦[liaó。行胫相交]也。从子无臂。”然“了”何以有结束、聪慧、明白、决断、快及悬挂诸义?且“子无臂”岂非残疾耶?而“了”之孳乳字皆与其训无涉。故余以为“了”乃男阳也,以此训其诸义项及孳乳字皆通矣。“了”为男阳于性事终了之自然状态,而“”乃男阳之挺起状,南宋·郑樵《通志·六书略》训为“男子阴”,极是。由此,我提出大胆假设,汉字乃生命之符号,多取于男女二阴及其交合、孕育。胡适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此为学之大法也。
二曰妙悟自得法。
我上大学时,学校未开文字训诂之学,对汉字之构形知之甚少。近二十多年来涉足于中医药及汉字研究,未有师承传授之惠,虽不幸而幸也。《孟子·离娄下》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居于此道]安;居之安,则资[积也,藉也]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北宋·程颢阐释“自得”之旨曰:“学不言[师承之言传]而自得者,乃自得也。有安排布置者,皆非自得也。然必潜心积虑,优游餍饫于其间,然后可以有得。若急迫求之,则是私己而已,终不足以得之也。”不少字之破解,都是于寻常不经意之中,遐想妙悟,偶然得之,遂立即查阅字书,集其孳乳之字,贯通论证而成文。如“局”字,偶翻陆宗达、王宁之《训诂与训诂学》,有《谈“局”的本义》一文,谓“局”之本义为“行棋”,此本于章太炎《小学答问》之训释。《说文》曰:“局,促也。从口在尺下,复局之。一曰博所以行棋。象形。”余以为以“行棋”训“局”,误也。由字形何以知其为“行棋”?且“局”既为“从口在尺下”,何以其形又作、?且局有局促、狭小、弯曲、形势、匣子、屋空、气量、心胸、逼迫、近等诸义项,以“行棋”何以解之?其孳乳字如侷,何以为短小?,何以为耕?挶,何以为持?皆以“行棋”无法训释。故“局”之本义,乃男女媾合之迫促也。行棋乃比喻义。行棋即古之博戏,乃取譬于男女之媾合,阴阳双方若交战之嬉戏焉。“局”之形,非“从口在尺下”,而为从尸、从句以会意,即句之首笔与尸之末笔相叠而为字矣。不叠即作,又作。“尸”乃女子阴户所在之臀部,“句”谓句合,故合之为“局”,非男女之媾合而何?
三曰一以贯之法。
此即系统之训释。考释一字,不能孤立地望文生训,如《说文》之训“突,犬从穴中暂出也。从犬在穴中。”又“戾,曲也。从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皆望文生训之类也。一个字不但有其意义系统,亦有其为字根之孽乳系统。故所谓一以贯之法,即字根之本义与其引申义、比喻义相贯通;字根之本义与其孳乳字之本义相贯通;字形之楷体若有小篆,乃至金文、甲骨文,亦相贯通。如“睪”(yi),《说文》谓“睪,司[伺]视也。从横目,从。令吏将目捕罪人也。”后之释者皆遵其说。实则误矣。其字从横目,亦可作竖目,目者命门也(见《灵枢·根结》),幸之小篆作,从大(性成熟之成年男子),从(rén。刺也);而则从(干之小篆,犯也)、从(《易》之阴爻,喻女阴),故“大”下之“”,乃谓男女阴阳二器之相合矣。“”上加以横“目”而为“睪”,即右肾命门之火盛而有阴阳之合矣。睪为“伺视”,古文献无证,古通于擇、澤。《集韵》都故切(dù),同“殬”,义为“败”。又同睾(gāo),义为“睾丸”。又通暤(hào),义为“广大”。其孳乳字有50余字,如澤(光润、滋润、雨露、恩泽、水池等)、择(选择)、曎(明也)、燡(明也)、(目明也)、懌(乐也,悦也)、(病相染也)、襗(亵衣)、釋(解、消、散)、(耕也)、驛(驿马、驿站,驿道、传递、信息、三十里为一驿)、譯(传四夷之言,即今之翻译、译文)等,皆与“令吏将目捕罪人”之训,风马牛不相及。故凡“睪”之义项及其孳乳字,皆须一以贯之地依男女阴阳二器之合而训释之,方通矣。
四曰多维考证法。
王国维考古史创“二重证据法”,其《古史新证》曰:“吾重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即将“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之记载相印证。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将其学术方法概括为:“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此“足以转移一时之风气”矣。有学者又倡“三重证据法”,或曰三重者即文献的、考古实物的、考古文字的;或曰文献的、考古的、文化人类学的。余以为训释汉字,必以多维证法:即文献的,岩画的,剪纸的,历史的,考古的,民俗的,中医药的,文化人类学的,动植物学的等等。
五曰形音义传统训诂法,
即以形索义、因声求义及形音互证法,以此探求字形之原创性旨意。比如则、戾、辟、律四字,皆有“法”义。《尔雅·释话上》曰:“则,法也。”又曰:“辟,法也。”又曰:“律,法也。”《玉篇·犬部》曰:“戾,法也。”何以哉?就其形之取象言之,“则”,从刀、从贝,贝喻女阴,刀喻男阳,故“则”乃男女阴阳二器之合也;阴阳之合,乃天地、人伦之大道也,故《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亦法也,则也,是为规律。“戾”,从户、从犬,犬喻男,户喻女阴(阴户),故“戾”亦阴阳交合之为法也;戾、利古音皆属来母、质部,故“戾”取于男阳强劲而锋利矣;且利有利益之义,亦谓阴阳交合而有益身心健康也。辟从辛、从(同豚、猪),“”喻女,“辛”喻男阳(辛从,象人之阳垂直也;从,阴爻,取阴阳交合义),故“辟”乃谓阴阳交合而阳之启开阴门矣;金文辟之“”,象一女子弯腰耸臀,而下之“口”喻其阴。《说文》之训形,误。“辟”取阴阳初交,而阳之启阴,打开生命之门耳。律从彳(chì小步,有行义),聿(yù)声。聿,《说文》谓“所以书也。……从,一声。”其言以之为“筆”。实则筆乃比喻义,聿当从肀(手执阳也),从二(偶也,阴也),取其阴阳相合义,故聿加以彳而为聿,乃谓阳之行于阴而挺直也。律为阴阳之和,乃人道遵乎天道也,故《广雅·释言》曰:“律,率也。”《春秋元命苞》曰:“律之为言率也,所以率气令达也。”即阳气达于阴焉。律为法、为音、为始、为约束,为进,皆取于律之为男女交合之道矣。上之“则”等四字,形虽异而取象同矣,故义通。再比如斤(jīn,见母、文部)、近(jìn,群母、文部)筋(jīn,见母、文部),进(jìn,精母、真部),盡(jīn,从母、真部)等字皆音近,义当通也。斤,似斧之兵器也。斤,金(见母、侵部)也,金(金属)之所为,似金之坚刚紧密也。“斤”,古人又以之喻男阳,故斤加以辵(chuō。疾行也)而为“近”,乃谓阳入阴而迫近、附近、亲近矣。筋,男子前阴也,宗筋之所聚,故筋犹男阳也,是以筋、斤音同而义通。進,从辵,从隹,“隹”为短尾鸟,鸟为阳,故喻男阳,加以“辵”而为“進”,乃谓阳入于阴也,泛指则为前进。《说文》谓“进,登也。”登,成熟也,又上也(《说文》谓“上车也。”误),其字从癶(bō,《说文》:“足剌癶也。”)、从豆,“豆”喻男子外肾睾丸成熟,“癶”谓双足剌癶,虽动而不前也,故合之而为“登”,乃谓阳上于阴,入而交合之状矣,故登者上也,进也。进与近,真文旁转,故义通,阳进于阴,故親近、廹近矣。緊,从糸、臤声,臤(qiān),《说文》谓“堅也。”其字从又、从臣,臣即“目”,目者命门也,右肾之火也,火起则阳刚,故《说文》曰:“堅,刚也。”“又”者手也,加以“臣”而为“臤”,即谓男阳之火起而刚焉。臤加以糸而为“緊”,谓“缠丝急也”(《说文》),是“緊”一有紧急、急迫之义,二有坚强、结实之义,三有间隙而近义,故紧、近义通。盡,亦取于男阳()之火(灬)起而入于阴(“皿”,喻女阴),而性事之“终”矣。盡为阳入于阴,故“近”。近、盡旁转而义通。上“斤”等五字,形虽异而音近,取象亦同,故义通。
汉字为中华民族及万事万物之生命符号,乃象意文字。为多种思维方式之产物,故破译其构形创造之秘旨,亦当以多种思维方法而破解之。它涉及到意象思维、阴阳思维、五行思维、中医思维、原始思维、神话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联想思维等等。
宏扬、复兴、繁荣汉字文化
杨:您上面所谈,可以说是您研究汉字的理论纲要和方法论,很全面。您的研究成果自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学术价值大矣。去年以来,一些著名学者、著名作家如王蒙先生、任继愈先生等,在一定的论坛和学术会议上,呼吁保卫汉字,复兴汉字文化,并以此为契机,振兴伟大的中华文化,您对此有何评论?
任:王蒙先生是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曾任中央文化部长;任继愈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的著名文化学者,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他们对现实中汉字、汉语运用的被忽略、被冷落、被削弱,及其粗糙化,文理不能,错别字比比皆是,而整个中小学、大学、研究生教育盲目迷恋英语等现象,深感隐忧,出于民族的自尊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呼吁保卫汉字,复兴汉字文化的伟大事业,我完全赞同和拥护。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讬者,中华民族视之若祖先之生命,无限敬惜与爱护她。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汉字是其承载者,传播者,见证者,昭示者,从甲骨文、金文以至于今天之楷体,中国汉字三千年永垂不灭,辉光常新,令全世界人民为之动客,为之起敬,为之惊叹,这实在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了不起的伟大奇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欣慰和自豪,应在更高的层次上学习和运用汉字、汉语,开掘五千年文化典籍的宝藏,继承它,宏扬它,创造更加美好灿烂的中华民族现代文化,贡献于世界,这应是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大任!
然而,在国内,自“五四运动”以来,一些文化精英,为了救国,误以为汉字是中国落后之根,说汉字是落后的,难学、难写、难记的文字,甚至诅咒母字是“僵死的、野蛮的,牛鬼蛇神的文字”,说什么“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陈独秀、钱玄同、傅斯年、瞿秋白、吴稚晖等社会名流皆主张废除汉字,以拼音化代替汉字。1949年以来,毛泽东主张中国文字应走世界拼音文字的共同道路,国家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同时又简化了许多汉字。一些学者大力主张以拼音文字代替汉字,实践证明此路不通。“文革”之后,改革开放,1985年12月16日中央将“文改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1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拼音文字,汉字是唯一的国家通用文字。不可思议的是,仍然有一些人,利用其著名学者的社会地位,“主张实行双轨制的文字系统”,即“汉字为第一法定文字,拼音字为第二法定文字”的所谓“一语双文”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拼音文字率先进入西方人设计的电子机器,而八十年代初,我国语言学界,有人即声称“方块汉字在电子计算机上遇到的困难,好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衰老病人”,“历史将证明:电子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也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助产土。”此等奇谈怪论,岂不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民族自尊心?假若真的以拼音文字代替汉字,我敢说,不但所有的学者、专家、教授,都将成为文盲或半文盲,而且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典籍亦将成为一堆废纸,百年之后恐怕能够读懂它的人寥寥无几。其始作俑者,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试想一个没有了自己特有文字的中华民族,岂不不打自倒矣!时至今日,一些高校的个别吃文字训诂学饭的学者,对于别人说汉字科学、优越,神奇美妙,易学易懂,就浑身不舒服,甚至斥之为“伪科学”,真令人不可思议!我们为了同世界进行科学技术、经济贸易及文化交流,必须有相当多的人学习外国语言文字,而不是全民族都迷恋于外语,甚至放弃对于汉字、汉语的执著与追求。事实证明,五十年来,尤其近十多年来,中华民族运用汉字、汉语的水平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五十年不可谓不长,然而除了老一辈大多作古的文化大师、学术大师、文化型的大科学家而外,中国没有出现一个文化大师及文化大师型的大科学家,而今日之传统破坏,人文丢失,道德滑坡,信仰失落,诚信沦丧,虽然有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的、文化的、社会的诸多原因,然而忽略、削弱,不重视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学习、训练,不能说不是原因之一。
二十世纪末,我国科学界、文化界的英才,终于发明了汉字输入法电脑打字机,其输入速度远超于拼音文字,同时创造了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以及电子出版系统,使印刷业高迅度发展,这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印刷史上的大事。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汉字相结合,引起了国人对汉字的重新审视,同时也为复兴汉字文化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汉字究竟是科学的、智慧的文字,还是落后的、僵死的文字,将不辩自明矣。
保卫汉字,复兴汉字文化,振兴中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关乎中华民族腾飞发展,自强自立,为世界人民做出贡献的大事。汉字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宏扬汉字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世界文化的血液之中,这是中华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的大事。现在世界上约有85个国家的高校都设了汉语课,约有3000万人在学汉字、汉语,汉字、汉语走向世界,已经成为世界强势语言之一。21世纪,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将会大展风采,为世界人民所欢迎。
汉字是世界文字惟一仅存的最古老而又辉光常新的文字,汉字应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国内,在西安或任何一个大城市,应建立中国汉字文化博览馆。文字研究者,语文教学者,应该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神,以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新的思维,对汉字作多元化的研究,阐释汉字原创性之奥秘,为复兴汉字文化的伟大事业做出贡献。应该大力发展汉字文化产业,全社会都应重视、关注、推动汉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上一篇: 古诗写“花”大全|语文文学常识
下一篇: 叠床架屋40个典型病例|语文文学常识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