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我国古代有关天人合一的观点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则是折衷的,或许也是更科学的。“天人合一”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人为”的相通和统一。
这个观点最早由战国时子思、孟子提出。
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西汉董仲舒强调天与人以类相符
宋以后思想家从“理”“性”“命”等方面来论证天人合一的关系。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强调“相天”“造命”,“以人道率天道”。
与此相关的论述还有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强调“畏天命”的必要。
子思、孟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
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但又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自然。
庄子则主张“无以人灭天”,“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以为一切人为都是对自然的损害。
上一篇: 历代目录辞书简介|语文文学常识
下一篇: 孟子“性善论”的要点|语文文学常识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