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中考语文资源:四川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四川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篇

  1.(2010四川巴中)阅读下面这篇文段,完成22—27题。(20分)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渔人甚异之()`(2)悉如外人()

  (3)阡陌交通()(4)便要还家()

  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B.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

  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

  D.虽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24.翻译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

  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

  C.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

  26.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27.请就文中所描绘的桃源生活,谈谈你的看法。(3分)

  【巴中答案】

  22.(共4分,每空1分)

  (1)对……感到诧异(2)都,全(3)交错相通(4)通“邀”,邀请

  23.D(2分)

  24.(1)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两个朝代了。(2分)(重点词“乃”、“无论”,如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一类的东西。(2分,重点词“俨然”、“属”, 如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5.D(3分)

  26.成语是:世外桃源; 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4分,每一文2分)

  27.这个理想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要求,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它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3分,能言之有理即可)

  2.(2010四川成都)(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B.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其如土石何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4分)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②于薛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官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释】

  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②责:通“债”,债券。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使人属孟尝君 属:通“嘱”,告诉

  B.以何市而反 市:买

  C.孟尝君怪其疾也 怪:责怪

  D.狗马实外厩 实:充满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3分)

  译文: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3分)

  译文:

  5.冯谖为何要替孟尝君“烧券市义”?结合全文概括作答。(4分)

  答:

  【成都答案】

  (一)(共13分,4~6题每小题3分,7题4分)

  4、D(志:做标记)

  5、B(都解释为“于是”“就”;A项前句“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句“为”解释为“向”,后句“为”解释为“为了”;D项前句“其”解释为“他”,后句“其”不译,加强反问语气)

  6、B(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7、(4分)(1)(2分)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异”“穷”的意思各计0.5分)

  (2)(2分)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妻子”“绝境”的意思各计0.5分)

  (二)(12分)

  3、(2分)C(怪:对……感到奇怪)

  4、(6分)(1)(3分)孟尝君派人供给冯谖母亲吃用(的东西),不使她感到缺失。(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给”“乏”的意思各计1分)

  5、(4分)(1)感谢孟尝君的知遇之恩;(2)替孟尝君树立形象,获得民心。(每一点计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3.(2010四川达州)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18-22题。(14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请广于君(广:扩充)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道谢)

  C.大王加惠(加惠:给予恩惠)

  D.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19.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原文】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

  (2)【原文】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21.阅读文章第一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实际是包藏祸心,以强凌弱?请

  简要分析。(3分)

  答:

  22.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 (填人名)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干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唐雎在这次外交事件中的说话技巧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

  答:

  【达州答案】(14分)

  18.(2分)B(B项 谢:道歉)

  19.(2分)C (例句“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和B句中的“之”均为代词;D句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20.(4分)

  (1)(2分)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只要译准两个“使”,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2)(2分)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只要译准“以……为长者”、“错意”,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21.(3分)秦王易地并非真心,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并以“寡人”自称(只有对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可见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悦,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语言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22.(3分)

  第一问(1分):诸葛亮

  第二问(2分):(此题是开放题。可自选角度,如可从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等方面去谈。只要言之成理,语言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4.(2010四川乐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记与欧公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 选自《东坡志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初似儿戏,然或有验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 殆未易致诘也 思而不学则殆

  C. 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 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D. 医问其得疾之由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9. 文言翻译。(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译文:

  【乐山答案】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6.A 7.B 8.B

  9. 翻译(3分)

  译文:位高禄厚的人(1分)目光短浅(1分),不能作长远打算。(1分)

  (意思相近即给分)

  5.(2010四川泸州)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9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B.当余之从师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D.足肤皲裂而不知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3分)

  翻译:

  (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3分)

  翻译:

  9.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3分)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①③④⑥

  答:( )

  【泸州答案】文言文阅读(16分)

  6.走—跑 卒—最终、终于 俟—等待 援—提出(1词1分,共4分)

  7.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因”、“用来”;D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3分)

  8.(共6分)

  (1)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3分。“德隆望尊”1分,“辞色”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3分。“被”1分,“腰”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9.C(3分)

  6.(2010四川眉山)(一)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回答7~9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九:九种(攻城的方法)。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8.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挺剑而起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虽杀臣,不能绝也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子墨子九距之

  D.仓鹰击于殿上 子墨之闻,起于鲁

  9.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0.把下面课内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①

  ②

  (二)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23、24题(5分)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⑥取,攻占。

  23.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假道于虞而伐虢 ②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①

  ②

  2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

  【眉山答案】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7-9小题,每小题2分)

  7.B 8.A 9.B

  10.①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②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4分,采分点为“甚”、“以”,译为“过分”、“因为”,各1分;其它文从字顺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23.①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②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 (采分点为“假”“伐”“反”,译为“借”“攻打”“返回”,各1分;其它文从字顺得1分)

  24.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示例意思接近亦可。(1分)

  示例一 唇亡齿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

  示例二 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

  示例 三 假途灭虢。指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计谋。

  7.(2010四川内江)(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7—9题(8分)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语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词义。(4分)

  ⑴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机变:

  ⑵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

  ⑶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

  ⑷虽杀臣,不能绝也 虽:

  8、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9、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7—9题。(10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注: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和”)两兄弟,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义兴人谓为三横 ( ) (2)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

  (3)而处尤剧 ( ) (4)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

  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蛟或浮或没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为乡里所患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且人患志之不立 甚矣,汝之不惠

  D、而年已蹉跎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且人患志之不立

  10、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内江答案】

  (一)7.⑴巧妙的方式 ⑵通“御”,抵挡 ⑶入侵 ⑷即使 ( 4分,每小题1分)

  8.我知道您用来抵挡我的方法,我现在不说(2分,“所以”1分,全句通顺1分)

  9.⑴不想放弃攻打宋国 ⑵心虚,想恐吓墨子(2分,每点1分)

  (二)7、(1)祸害 (2)希望 (3)更加厉害(4) 传扬(4分,每小题1分)

  8.C( 2分)

  9.再说人最可怕的是不树立志向(2分)

  10.周处年少时是当地的祸害,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也可用原文回答:周处少时为乡里所患,后自修改,终为忠臣孝子(2分)

  8.(2010四川南充)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8题(10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26、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28、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南充答案】(10分)

  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

  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

  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

  28.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

  9.(2010四川攀枝花)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5——6题。(6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邴原少孤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欲书可耳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童子苟有志 苟富贵,无相忘

  D、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6、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一冬之间”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无丝竹之乱耳

  D、无怀氏之民欤

  7、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

  (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攀枝花答案】(每题3分。)5、B 6、D

  7、翻译。(共9分,每题3分。)

  (1)(他)曾经送给我一枚核舟,(刻的)应当是苏轼泛舟游赤壁。

  (2)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面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3)(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潭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10.(2010四川宜宾)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完成20—23题(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又何间焉()(2)小惠未徧()

  (3)必以信 ()(4)公问其故()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2.“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2分)

  2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2分)

  【宜宾答案】答案暂缺

  11.(2010四川资阳)(11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 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买其首五百金( )

  (4)鸣之不能通其意( )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资阳答案】(11分)21.⑴用鞭子打 ⑵买 ⑶它(的) 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每小题0.5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 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12.(2010四川自贡)(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秋水》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 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4.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川灌河 河:这里指黄河。

  B. 河伯欣然自喜 欣然:高兴的样子。

  C. 不见水端 端:端来。

  D. 闻道百 闻:听说,知道。

  15.对下面加点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之:的。

  B.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之:的。

  C. 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之:他,指浑沌。

  D.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之:她,指淑女。

  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辩牛马 译文:分辨不清牛和马。

  B. 我之谓也 译文:说的就是我啊。

  C. 少仲尼之闻 译文:认为孔子学识少。

  D. 大方之家 译文:言谈大方的人家。

  17.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B.文章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C.文中的河伯十分谦虚,具有勇于进取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D.在写法上,文章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自贡答案】(12分,每小题3分)

  14.C15.B16.D17.C




上一篇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下一篇中考语文资源:九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测试题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