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三》原诗、注释与赏析
【原诗】
荒草何①茫茫②,白杨亦萧萧③。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④。
马⑦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⑧一已闭,千年不复朝⑨。
千年不复朝,贤达⑩无奈何。
向(11)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12)。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13)。
死去何所道(14),托体同山阿(15)。
【注释】
①何:何其,多么。
②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③萧萧:风吹树木声。
④送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
⑤无人居:指荒无人烟。
⑦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
⑧幽室:指墓穴。
⑨朝(zhāo):早晨,天亮。
⑩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指皆不免此运。
(11)向:先时,刚才。
(12)各自还其家:《文选》作各已归其家。
(13)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14)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15)托体:寄身。山阿(ē):山陵。
【翻译】
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
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
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
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
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
永远不能见曙光,贤达同样此下场。
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
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
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
【赏析】
从三诗的艺术成就看,第三首写得最好,故萧统《文选》只选了第三首。这首诗通篇写送葬下葬的过程,突出写了送葬者。把墓地的环境、气份写得历历在目,把送葬者的表现也写得合情合理。
荒草二句既承前篇,又写出基地背景,为下文烘托出凄惨气氛。
严霜句点明季节,送我句直写送葬情状。
四面二句写墓地实况,说明自己也只能与鬼为邻了。然后一句写马,一句写风,把送葬沿途景物都描绘出来,虽仅点到而止,却历历如画。然后以幽室二句作一小结,说明圹坑一闭,人鬼殊途,正与第二首末句相呼应。但以上只是写殡葬时种种现象,作者还没有把真正的生死观表现得透彻充分,于是把千年句重复了一次,接着正面点出贤达无奈何这一层意思。盖不论贤士达人,对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规律总是无能为力的。这并非消极,而实是因勘得破看得透而总结出来的。
这一篇最精彩处,全在最后六句。向来犹言刚才。刚才来送殡的人,一俟棺入穴中,幽室永闭,便自然而然地纷纷散去,各自回家。这与上文写死者从此永不能回家又遥相对照。
亲戚二句,是识透人生真谛之后提炼出来的话。家人亲眷,因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可能想到死者还有点儿难过;而那些同自己关系不深的人则早已把死者忘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
最后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意思是说人死后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化作大山脚下的一杯土,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谁也无可奈何这样的命运。这在佛教轮回观念大为流行的晋宋之交,实在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唯物观点,陶渊明这样豁达是空前的。
上一篇: 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一》原诗、注释与赏析|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下一篇: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及答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