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艺术起点
在公众的印象中,刘海粟是画家,他贯通中西、“十上黄山”,还是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美专的创立人之一,甚至在无意之中成为很多人对中国画最初印象;而“新文化运动的拓荒者”、“近代美术教育奠基人”的评价是对他一生成就的肯定。
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刘海粟美术馆近日推出“文字证源——刘海粟书法研究展”和“印说海粟——刘海粟用印研究展”两个馆藏研究展,从书法篆刻的角度研究和解读刘海粟。从中也可以体会到海粟先生晚年何以进入金石用笔的苍茫浑朴,他的以“以书法用笔入画”不仅仅在中国画中,其油画笔触也倾向于此风格,且涂写也多具有写意的气韵和动感。
1976年刘海粟赠影予李骆公(李骆公家属提供)
1896年,刘海粟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其父亲刘家凤(1848-1916),年轻时曾参加过太平军,无意仕途,长期经营钱庄,家道颇为殷实。其母洪淑宜(1857-1909)是清代嘉道时期经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洪亮吉之后,成为了刘海粟文艺方面的启蒙老师。
刘海粟6岁进入家塾,他10岁进常州绳正书院学习,14岁到上海周湘主办的布景画传习所学画半年。15岁在姑父屠寄(1856—1921,前清翰林,与蔡元培交厚,是著名史学家)和表兄屠宽的支持下,在常州开办图画传习所,17岁(1912年)与乌始光等在上海乍浦路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易名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下简称上海美专),1921年,与康有为结识,随拜入康门游学问字。
展览将刘海粟的一生分为人生初始学习期(1896-1911);艺术教育事业期(1912-1952);艺术创作丰硕期(1953-1994)三个阶段,展品基本以时间为序,在大文化、大历史、多艺术综合背景之下,以海老书艺发展为主线,同时展出其中西绘画、用印、文献及收藏品,在个人艺术风格研究的同时,也强调近代中国艺术发展所兼具的抽象性和写意性表达的趋同,以及中国艺术深受书法性审美品格主导的影响特点。
前人对刘海粟艺术的滋养
说起刘海粟书法甚至人生的早期阶段,不得不提及与康有为,与康有为的相识,不仅扩宽了他的视野,为他日后的书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康有为的书法集汉隶北碑南帖之大成,他晚年碑帖兼得,熔冶诸家,以汉魏用笔,行书结体,书法天马行空,有龙腾虎跃之势。
展览中有一件康有为在1920年代赠予刘海粟的集句“南浮江淮达闽越,前追董巨凌荆关”,并附言“海粟仁弟有天纵之才,画笔生动无伦。”由此可见康有为对弟子刘海粟的认同和期许,而从其口气中也依稀可见其性格的相似性。
康有为《行楷南浮前追七言联》 1920年代 纸本书法 170×44.5cm 刘海粟美术馆藏
康有为在传授刘海粟书法时强调:“学书应从钟鼎、石鼓入手”,他的一整套“尊北碑、重形变、强力度”的书学观念,影响了刘海粟书法的实践和理论。刘海粟初学“康体”,即已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而深得其神,可见其受康师的哲学思想影响之深,和其学力才气的出色。在1925年刘海粟所绘《西湖景象》的画中题字,可明显看到康体书法的影响。
刘海粟《西湖景象》 1925年 纸本墨笔 刘海粟美术馆藏
此次展出了吴昌硕的《石鼓多驾写来七言联》、赵之谦的《楷书庭前池中七言联》和何绍基《临张迁碑》,它们均来自与刘海粟的收藏,而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被誉为晚清三大碑学书家,他们的书法均带着“金石气”,也可见刘海粟的收藏和书法和绘画用笔的关系。
何绍基 《临张迁碑》(部分) 1862年 书法 刘海粟美术馆藏
何绍基 《临张迁碑》(部分) 1862年 书法 刘海粟美术馆藏
其中何绍基通经史、律算,尤以书法著称。他临写过大量的碑帖,其中以汉碑极为专精,仅《张迁碑》就临写多达百遍。刘海粟收藏的《临张迁碑》即是其一。此册虽是临本,但章法关系毫不松懈,点画遒劲,金石意味极强。
上一篇: 关良:让传统水墨成为先锋艺术|水墨
下一篇: 明清名家笔下的端午:从天中佳景到午瑞图|书画|端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