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诗画里的月色(华夏博物之旅)


作者:佚名       来源于:艺术起点

  关于中秋,中国古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画作。如李嵩的《月夜看潮图》,又如《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中的《八月赏月》,都可谓精品佳作。天津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月下把杯图》,更是一幅和中秋佳节氛围十分契合的传世名画。这页设色清丽淡雅、勾勒自然生动的宋画,意境丰盈,直接戳中观者内心,在每个风清月圆、亲友相聚的美好时刻,细细品味,都满是浓浓的中秋情味。

  据韩慎先先生考证,这幅画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画家马远。马远是“南宋画坛四大家”之一,和李唐、刘松年、夏圭齐名。由于他在取景上善于小中见大,以一角或半边景物表达广阔空间,故有“马一角”之称。

  从这幅画作的取景和构图,我们便可以感受到马远这种独特的风格。画面大部分都是留白,却并没有给人空荡荡的感觉。因为天空一轮圆月,已经用溶溶月色把留白填满了。月下众人,乃至桌、竹、山、石、栏,没有哪个部分让人感到多余。许多局部并未画全:画面左下演奏音乐者只画了半身,画面右下的桌子也只画了一半,而画面两边的竹枝、围栏、近石、远山,全都延展出了画面,留给观者想象空间。画面构图之外,如笔触之精、勾勒之细、呼应之妙,也令人赞叹。

  从画面内容来看,满月当空,风来疏竹,乐声袅袅,美酒在杯,亲朋对饮,岂不美哉!而此作的题诗,则恰如其分地将画作传达出的“美”悠然点出,与画面相得益彰,耐人寻味。

  根据画作之上钤有的“杨姓之章”朱文方印等信息,一般认为此作的题诗是南宋宁宗杨皇后的亲笔,杨皇后在诗词书画上亦有成就。从书法角度看,此作的题诗用笔流畅自得,结字严谨潇洒,章法齐整有序,可称佳作。更让我们惊喜的是,书写者在显露功力的同时,透出一种女性的婉约气度,这是较为难得的。

  画面右上方题写的诗句是:“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佳时节”是“良辰”,“月下花前”是“美景”,加之朋友“相逢”,相对“把杯”,心情怎能不舒畅、不快乐呢?一联诗14个字,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均全,却又流畅自然,真可谓措辞精妙。

  对开所题写的诗句是:

  人能无著便无愁,

  万境相侵一笑休。

  岂但中秋堪宴赏,

  凉天佳月即中秋。

  这首诗同北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看来,此诗不只是在写中秋,而且还是在写一种“中秋感”。是啊,每个凉天佳月都可欣赏。每一次相聚、每一次畅谈,都会让那时节成为最好的时光。

  从这个角度看,这幅宋画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如何与亲朋共度中秋,还善意提醒了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何不适当放慢脚步,去捕捉那些日常生活中曾被忽略的风景,在生活里发现精彩?

  小小一帧画作,浓浓中秋气息。在与传统艺术的对话中,我们读到了诗意的寄托,体味着世间的美好。

  (作者单位:天津博物馆,本报记者龚相娟整理)

  

  洞庭山水翠 湖光秋月美

  曹 蓉

  “洞庭秋月”,是人们熟悉的文学主题。唐代诗人刘禹锡写过一首《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辞义清新,是极目远眺下,湖面与远山产生的一组大小、颜色对照。这样的月色惹人亲近,晚唐韩偓有《洞庭玩月》,他将目光拉近,近到可见“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玉碗”和“金杯”都是制作精巧的酒具,以其借喻月下湖上颤动的清辉,体现了诗人体物深描的细致。

  文学进入绘画,有悠长的历史。经典名篇,其主题易被画家铭记,采撷入画中,成为绘画的主题。有的绘画主题如果便于表现,又能不时唤起画家的想象,自然会被反复描摹,形成绵延的绘画传统。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数读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CPI同比上涨2.5%

下一篇马慧心:载着9名中国援意医疗专家和31吨防疫物资的航班,最难忘!|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④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