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真画册也藏赝品 专家指出反复考证避免上当


作者:佚名       来源于:艺术起点

作者:林琳​


    *步骤一:核对画册是否真的。

    *步骤二:了解由什么层次的出版社出版。

    *步骤三:了解编著者的身份、口碑。

    *步骤四:可大力抖动画册,如有造假插页可能掉落。

    *步骤五:可到书店、图书馆寻找同样画册进行对比。

    “想也没想到造假的人竟然把权威出版物其中一页替换掉并做旧,造假手法几近天衣无缝,我这才着了道”,一名在艺术圈浸泡了近20年的北京行家近日栽在一本假画册上。最近出现了一种新造假手法,造假者竟把权威出版物其中一页替换掉并做旧,造假手法几近天衣无缝。

    “除非是权威出版,否则2000年后出版的画册我一概避而远之”,一名初入收藏行当的年轻收藏者认为目前出版画册出现两个大问题,一是名不符实,许多“无名小卒”夸大宣传,或攀名家大树“博上位”;二是假画册满天飞,或者是非权威出版社出版画册,或者在权威出版画册上动手脚。

    在美术书店可以看到,除了深得民心的大名家画册外,还有许多闻所未闻的“猫王”、“狗王”、“牡丹王”,大大小小画家通过画册上的噱头吸引读者。有收藏行家认为,收藏新手们难免会被这样的宣传势头所吸引,毕竟大多数收藏者还处于像买股票一样“被动收藏”的初级阶段。

    一名画册出版编辑认为这种宣传并没有违反相关出版法规,对收藏者也没有直接的误导。这位编辑认为,中国的画家偏向保守、默默无闻,他们的宣传推广远远不够,只有个别画家个性、行为较为张扬,对自己进行炒作也仅是个别现象。他的态度是宽容对待画家的宣传,但要了解画家的虚实,如个别画家也曾在画册上捏造自己曾获得“国务院津贴”或“全国贡献奖”等。

    假画册是所有行内人最头疼的问题。一名画廊经营者对部分出版社以卖书号为盈利手段的做法感到气愤:“如画册的最高档次‘大红袍’,一个书号18万元,有的出版社收了这18万元后就睁只眼闭只眼了,谁还管真假。”虽然出版业人士解释卖书号的行为为法规所禁止,但市场人士称卖书号的做法屡禁不止。

    一名行内人士甚至透露借画册作假的内幕:“比如我搞到了几十张某大名家的字画,从中调选部分比较过关的,就可以出一本名为《××精品集》的画册了。再与某出版社搞好关系,或买个书号,把书给出了。”

    这些精明的商贩花十多万元出书的目的并不是卖书所得,而是因为曾出版的字画销路更佳。这样的出版物不以行家为“猎物”,目的在眼力不足的初级收藏者和需要字画送礼的买家身上。

    在真画册上动手脚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近来市场疯传的造假方法是在权威出版物中抽掉一张,将赝品拍摄制作后插入原来的位置,并故意制造因为被长期翻看而造成的破旧效果。这种方法初现时骗倒了许多行家。

    但是,大多数行家对屡屡发生的上当案例有不同看法:如果不是收藏者本身具有各种致命的弱点,完全有可能避免被造假者牵着鼻子走。

    另外,有收藏者认为除了出版社画册外,画廊或馆藏机构出版的画册可能更具有大的参考作用。收藏行家认为,知名画廊的出版物具有一定参考作用,特别是曾在画家作品展览期间出版的画册可信度更高;而馆藏机构的出版物来源可能较为清晰,但只代表其馆藏情况。

    一名资深收藏者认为,不能盲目相信出版物,但也无需草木皆兵,要利用出版物作为鉴赏、收藏的依据,也要树立考证心态。他认为,对于专业问题要懂得寻找正路的专家,对于没有技术难度、花心思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要靠自己用心处理。如对画册有疑问时,完全可以到书店或图书馆找到同样的图册进行对比,结果不问自明。





上一篇惊奇 赝品天敌 核爆炸催生油画鉴定新技术

下一篇当下中国书画鉴定的两大流派 辨真伪明是非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