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艺术起点
来源: 盛世收藏网
古代的扇子最早并非纳凉之物,而是礼仪之具。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舆服》记:“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皇帝)不得用。”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开始不断创新,从基本的方、圆、六角等形,发展到葵花、梅花、匾圆等各种形状;在材质上也不断突破,有羽毛、篾丝、蒲葵、绢丝等各种材质。
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为文人墨客所青睐。诗人词人除了饮酒作诗,经常边摇扇边吟诗作赋,于是出现了大量与扇子有关的诗词。古代文人墨客要是手中无扇,那真是显得没品位。到了清代,不光是文人墨客,各个阶层的人也都喜欢摇扇“摆造型”了。清代是扇子的大发展时期。扇子在文人、宫廷中使用愈加频繁,扇子形制多样,用料上乘讲究。可佩挂在身,也可藏于袖中。看看这些藏在故宫里的美美的扇子,你想好给自己张罗一把什么样的了么?
清 黑绸绣花蝶竹柄团扇 通长48.2cm,扇宽31cm扇作十二葵瓣形,扇面黑绸地上双面绣折枝蛱蝶菊花。绣幅宛若图画,讲究虚实向背,层次分明,构图因扇骨而划分为左右二部分。其设色淡雅凝重,不用大红大紫,只在蝶翼稍加较鲜艳的红色,以点亮画面。绣面匀薄,针脚细密,针法相当纯熟。扇面下部有如意形护托,护托正背面分别镶有染牙镂空花片及刺绣桃蝠装饰。扇柄竹制,首尾牙头茜色,柄身留青花卉湖石,工艺亦有可观。
清 绛色纳纱绣佛手花鸟檀柄团扇 通长47.3cm,扇宽33cm扇八葵瓣形,扇面以绛色直径纱为地,薄如蝉翼,以纳纱工艺绣折枝佛手、菊花及悄立枝头的一只五色小鸟。由于纱孔间距较大,故细看可见颗粒状色点,极富质感,这正是纳纱绣的独特效果,看似疏放,实则精细。鸟翅以绿色单股丝线表现长羽,尤显细腻。扇边饰四组皮制彩绘几何卷草装饰,与纳纱绣画面相映成趣。扇面下部护托上的蝠寿图案也是此类作法。扇骨裹以黄色龟背卐字锦,下连檀木制扇柄,阴刻竹、桃、灵芝、水仙等四季植物,填涂蓝色,有“灵仙祝寿”的吉祥含义。柄两端镶染色虬角,尾端缀以黄色绦穗。
清 缂丝花鸟牙柄刻八仙团扇 通长45cm,扇面最宽31.5cm扇作上广下狭的芭蕉式,扇面中央于桃红色地上缂织折枝牡丹、梅花及绶带鸟,其铺排全依画理,花枝偃仰有致,小鸟尤其生动。值得注意的是,物象形体边缘以丝线缂出,其内则为添笔彩绘,这样既降低了工艺难度,又使局部更为精致和写实,反映出清代缂丝的新风格。扇幅正背面花纹相同,线条清晰平整,系使用了新兴的透缂技术的结果。扇面下部配四出柿蒂形护托,一面饰缂丝加绘宝相花,一面刺绣卷草纹。扇面整体以红、蓝二色为主调,牡丹及梅花亦分别用二种丝线滚边。配色和谐,恰到好处的蓝色稳定了画面,使其不显甜腻。扇柄牙制,嵌犀角顶头,柄身阴刻填漆八仙纹,黑白分明,写形传神。
清 白绢地绣孔雀漆柄团扇 通长44cm,扇面径16.5cm扇圆形,黑漆边框,中以白绢为地,运用双面绣技法,以红、粉、橙、赭、绿、蓝、紫、黑等色,并加入多种间色丝线,绣松树下,牡丹花丛间,一孔雀昂首垂翼,徐行于坡上。物象造型较为程式化,用色大胆而浓重,效果强烈,富于视觉冲击力。针法疏犷而熟练,画面生机盎然。此扇黑漆柄镂空,并阴刻卷叶、松针纹,制作相当精巧。
下一篇: 又是一年毕业季:你见过这么传奇的毕业证吗_藏趣逸闻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