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理响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作者:佚名       来源于:艺术起点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道路探索的重大成就,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实践及经验,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了源头活水。在新征程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尊重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打造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仅已具备充分的现实条件,而且已成为紧迫的现实需求。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代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的总方向。

  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自主的现代化实践

  “现代化”是描述人类社会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历史变迁的“动态”概念,既是经济上的市场化、工业化,也是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既是社会生活上的世俗化、城市化,也是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而推动和实现这一变迁的途径或进程就是现代化道路。无论从世界整体还是从国别来看,现代化道路都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特定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既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导引,也离不开文明传统的价值培塑。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创榛辟莽,探索开拓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学选择。以历史的眼光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等各种政治力量从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文化等方面入手,试图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现代化道路,但因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各种现代化方案都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从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工农群众经过艰辛的革命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中国式现代化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必要的、先决的政治条件和根本的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动力源泉,中国社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转型。第二阶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奠基。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提出并规划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宝贵经验。第三阶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1978年到2012年,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全方位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束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目标、战略规划和发展动力等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和创新。第四阶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跃迁。2012年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理念新思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意义、科学内涵、目标蓝图、发展规划、战略导向等方面都作了丰富和完善,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和探索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

  回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好评中国·锦言锦句⑥丨每一丝绿都值得珍惜,每一滴蓝都弥足珍贵

下一篇【理响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与时代之问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